静波法师:从《心经》、《普门品》到《大悲咒》感悟人生 第四十六讲

“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法门,刚开始的时候应该是自利、自度。”

为什么要自利自度呢?佛教徒需要解决“我”的问题,只有解决了“我”的烦恼,才能改变“我”的遭遇,这就是自度。然后是利他:只有拥有了自度的能力了,才可以利他。这就是观世音菩萨最初修行的感悟,首先是具备了自度的能力:自己改变自己的能力,自己解决自己困扰的能力。
“然后扩大到利益众生的能力上。”
只有我们自己有了能力,才能帮助别人。只有我们自己有船,或者站在岸上,才可以解决别人在水里挣扎的局面。如果我们自己也在水里挣扎,然后我们说:“我能去帮助别人”,无有是处,因为没有人会相信。所以菩萨首先拥有了自己的能力,然后会有能力帮别人。
“只有广度众生的大菩萨行、大慈悲行,才会成为菩萨行的现实。”
不然,菩萨行又怎么可能成为现实呢?如果没有能力,那么说“我度别人”,等于是自欺欺人,等于自吹自擂。昨天早晨就有两位自称是大庆的居士到客堂来了,说已经等我好几天了,一定要同我切磋佛法,还说修行中有了障碍,说不明白。客堂打电话说是大庆来的,既然是外地来的,那么咱们可以见。我说:“可以到迎宾室。”我一看,两个人其中有个是女的,大约有五十岁左右,袖子里揣了个拂尘,花花绿绿的。我说:“请进。”对方说:“我们要见法师。”“你坐!”“你就是吗?”“我就是,有什么事吗?长话短说、不要废话、直言不讳。”“我们要学佛,要明心见性,要开悟,要度众生……”“你说。”“我得跟师父接近点。”于是女的坐在我的旁边。“法师,我现在要拔一切众生苦难,救度一切众生。”“你啥意思?我们只能通过讲法、修持,来影响别人对于人生无常、无我、解脱的认识,从而改变自己烦恼和生死的束缚和困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