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慈云忏主《净土文》释义第一百零八讲

如果做人的道德修养都不能具备,那么西方极乐世界凭什么接纳我们?佛国净土应该是清净心的产物,我怀疑怎么会降低标准呢?如果大家都能去西方极乐世界的话,那么为什么很多人就是去不成呢?因为我们的信愿行并不具备,所以想去也只是妄想而已。如果我们总是怕自己吃小亏,那么我们就会吃大亏,我们觉得道理就是这样。既然让我们感觉到的温暖,那么我们缺少的应该就是这样的内容。
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,虽然出去的时候,人家羡慕我们:“中国,了不起……”但是我们总是有人不去入乡随俗,难免让人家失望。这是我们觉得惭愧的故事,我们本来可以做得更好,而我们却又没有努力。佛教徒还需要依据《弟子规》吗?如果做到了五戒、十善的话,那么我们会有足够的修养和尊严。如果我们尝试做到的话,那么我们何必强调自己的信仰有什么说服力呢?身教重于言教。只要佛教徒需要从道德、修养开始,就无需任何华丽的语言。

一个学者曾经说过:当我们全国人民都能够遵守《小学生守则》的话,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一定会有希望。因为我们的道德水准上去了,所以国家就有了形象和尊严。如果我们只顾自己,如果我们只考虑自己,那么这不能算是佛教徒。佛教徒的发菩提心,需要通过先为别人考虑,从而成就我们自己。可见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”。我们需要换位思考,这是信仰的需要。不然的话,形象好不了,信仰也没有说服力。如果寺院里的风气好不了,那么怎么可能指望社会风气会更好呢?希望我们的佛教徒共识和共鸣,大家共同努力,包括法师。我努力从自我作起,不去苛求别人,尽量不要让人对我们的言行失望。虽然这是一个缘起的过程,但是每个人的努力必不可少。如果都做好的时候,那么就是:寺院以无事为兴隆、执事以尽职为有功。希望大家相互地努力一下。佛教徒不但自己要做好人,而且还要影响他人共同努力从做好人开始学佛。这不仅能够保证我们自己的福德因缘,而且也能够影响更多的人一起努力。如此福慧资粮影响熏习,善根福德因缘又何愁不具备呢?
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