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目前,不管是在家佛教徒,还是出家佛教徒,往往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。比如出家人剃度受戒后就按自己的想法去参学,今天住这个禅堂,明天住另一个禅堂,或者选择一个最快的法门;而在家人呢?反问一句:你们亲近师父的时候心态怎么样呢?有没有忍耐?有没有顺从呢?
有没有真的是为了正法呢?有没有世俗的一些心态夹杂其中呢?难免。

有的居士评价师父的标准是师父说话我爱听不爱听,殊不知菩萨接引众生不是一味地低眉顺目、忍让、讨众生喜欢,而是恩威并重。
因为师父可以有低眉顺目,也可以有菩萨蛮、金刚怒目。我告诉你,你不要认为你那个算盘打的就是对的,师父那也不是错的,可能有一天,就吼了你一句,就吓了你一跳,你回去琢磨吧!你琢磨,消化不良,总有一天你会消化良的。

我们千万不要凭自己的喜好、习气来衡量师父,让自己白白地在佛门中走一场,最终空手而归,难道不是一个最大的遗憾吗?要知道,一顺一逆无非一片悲心。
没有慈悲心肯定是不行的!但慈悲心不是一味地去哄去让,就是顺着你。要教化你,必须要转化你,甚至当头棒喝也未可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