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要学会感恩

情绪失控的人,自己没有办法,当然要找别人帮忙!


有的人,自己情绪失控了,没有办法,那么怎么办呢?去找别人帮忙。


找谁呢?拜佛,佛陀会帮助你;念佛,佛陀会加持你。如果要打人、发脾气的念头生起,那么立即就要念佛改变或者转移。这一句真诚佛号可以改变我们的嗔恨心、烦恼心,自然就不会去打人、骂人。


如果我们对念佛、拜佛有信心的话,那么它会转化我们的嗔恨心。如果什么时候情绪和境界现前,我们就应当提醒自己:我是佛教徒,不可以上当受骗、随境所转。当我们知道自己是佛教徒的时候,话到嘴边就会把它咽回去。你说修行难不难?太难了。面对现实,大家都会尽情发挥,当然麻烦……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用无常、无我、解脱的法印,去化解自己的情绪,那么就会证明:有佛法一定有办法。关键的时候,我们要记得住:我还可以用诵经、拜佛,或者念佛等很多佛法,改变执着,从而解脱自在。

图片

现在我们一旦情绪现前的时候,所有的事情都不再做了。佛菩萨我们不拜了,佛经也不念了,扔那里了,就只是一心一意地在这里恨、发狠:一旦我要见着他,我要去修理他,我要如何如何……这经常是我们很多人面对现实的尴尬境界,这是没有办法的假装学佛,因为随境所转。


要想控制自己的情绪,平时就要多读书,多读书就会明理,尤其是多读佛书;做人明理,对人要尊重,那么“敬人者人恒敬之”。这是自然的规律。或者我们去抄经、坐禅、写字、绘画、梵呗。


所谓梵呗,就是歌唱佛陀的赞歌。


乃至于自我反省、知道惭愧、转化苦恼、经常感恩等等,都是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
中兴清朝的一代大儒曾国藩,原来同俗人是一样的,也喜欢交往,也喜欢耐不住孤独寂寞,人家娶了一个妾也喜欢去看。直到有一天,他的父亲对他说:“你这样是不行的,需要戒掉这些东西。”于是他才反省自己。后来,有一个老师告诉他修静,于是他开始学会了一个字:静。静是“安静”的“静”,要让自己的心静下来,不要去动。我们现在妄想纷飞,所以需要静。为什么需要静呢?要坐禅,要坐下来,要使自己的心念去分析如何安住?慢慢地曾国藩就有了足够的定力,思想更加深邃,思维更加敏捷,所以他才能干成大事。我们今天有没有这个内容呢?很多人心浮气躁,几乎是没有定力能够静下来的。


今天还是那句话,我们经常会把皈依证当作自己的信仰,其实这绝对是不合适的。皈依证只能说明我们应该具备的资格,就是要完成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的责任,然后按照这个责任来要求自己。不然的话,寺院山门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?门卫向进入寺院的人查验皈依证时,有的佛教徒不但不把皈依证拿出来,而且还会怒斥门卫:“我开始学佛那时候,你开裆裤还没穿哪……”说这样的话,我觉得那是在羞辱他自己:不但没有信仰,而且没有修养,甚至于就是一个混子,就不是学佛的人。我们很是替这种人感觉到耻辱,并且觉得佛教没有尊严。如果我们的佛教徒都是这样的形象,那么请问佛教还有希望吗?看不到希望。所以,这足以让我们反省。

我们要知道惭愧,就是知道自己对不起自己,也对不起别人。但是,我们现在有人就是不知道惭愧,不知道对不起自己:浪费生命;也不知道对不起别人:影响别人。不管别人做没做到,每一个人都需要自我反省:我要做到,必须做到!只有这样的话,我们才会理直气壮!不然就很麻烦。


我们还要学会感恩。我们今天吃的、用的等所有的东西,都是十方来的;包括居士,今天我们能够闻到佛法、生活无忧、平安无事,这首先要感恩。我们要感恩方方面面的人,感恩这个国家,感恩这个国土,感恩能够同我们有缘的人和帮助我们的人,这些都需要感恩。哪怕是伤害我们的人,难道不应该感恩他吗?如果没有他们,我们就不能茁壮成长,也不能成佛。我们今天应当认真思考:慈悲是没有敌人的,哪里会有敌人?如果我们对别人有意见,仅仅是因为希望他更好,而不是说,我们要求得到什么东西,这是非分之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