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心不在内,不在外,不在两中间,也不在根中

正是因为这样的因缘,所以我们走进了《普贤行愿品》,去追随普贤王菩萨的足迹:他的功德,他的愿力,他的大行。


我们对照普贤菩萨,扪心自问:我们能够学习效法普贤王菩萨吗?并且能够无有挂碍,与西方极乐净土相应相契吗?这的确是一个问题。如果不能面对这个问题,那么我们的学佛又有什么意义呢?即便是现在探讨分享的《普贤行愿品》也是没有意义的。佛法不懂的时候一定需要说明,而懂了之后还说什么呢?唯一能做的,只能是践行了。尤其作为一个出家人,就是要去行动,一定找准自己的定位,并且为这个定位去依教奉行。


《华严经》作为修行的可行之路,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光明大道。让我们追循佛陀导引的光明之路,深受佛陀的慈悲和智慧的法喜吧!


我们只能是这样的定位和担当。如果我们要去学习佛法,就一定要清楚佛陀的悲智双运,就一定要学习普贤王菩萨的愿力。为什么呢?因为这是佛陀认可的普贤王菩萨的修证经验。如果我们什么感悟和契机也没有,那么是不是可以说:我们等于又把它还给了佛陀,于我们的解脱生死、乃至成佛,没有关系。正是因为如此,我们必须遵循普贤王菩萨的足迹走进去,然后同普贤王菩萨的十大愿王相应相契,从而利他自利,成就无尽的悲智。


二、经题解释


【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】


让我们来解释经题:


(一)大


所谓“大”,说的是十法界共有之心体。


在我们的寺院晚殿里,我经常念诵《华严经》中的一个偈颂:“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;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”由此可见:众生之心最大:可以做佛,也可做魔。“大”,是指心体、法体的空性而言,因为“一切唯心造”。


可见,十法界同一心法。


由一心融十法界:“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。”只是我们今天的众生,被物欲所困扰:斤斤计较、小肚鸡肠,看不破人生真相,总是拘泥在眼前的恩恩怨怨、矛盾之中,不能走出来,当然不能解脱自在。一味地在那里唉声叹气:“人生苦啊!苦啊!”人生真的苦吗?佛陀因为针对众生的狭隘局限,所以说苦以对治;其实人生并没有苦的实在不变性。所谓苦,正是由于众生的贪欲所造成的结果。


界虽有十种,其法体只是一心而已。


所谓界,即是界限:有佛、菩萨、声闻、缘觉、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、阿修罗、天、人十法界。什么是心呢?这个心就是空性的清净心。怎样才能探讨空性清净心呢?空性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心,一切心法唯心所造。在《楞严经》里面佛陀对阿难尊者七处征心:心不在内,不在外,不在两中间,也不在根中……最后阿难哭泣。为什么呢?因为他不甘心没有心,我们的一般人又何曾愿意接受呢?如此,最后阿难尊者因为自己的执着导致了自己的恐惧,所以阿难的哭泣,何曾是他个人专利的困扰和束缚呢?应该是所有有情众生面临的现实。如果我们承认的话,其实就是这样。只是现实中的很多人,并不愿意接受事实,宁可活在虚幻的假相之中……从而生死相续,没完没了。如果说学佛只是忍得了一生、一事、一时,那么不学佛则是已经忍耐了无量劫啊!


上一篇:静波法师: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