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寒风索衣

(七)寒风索衣


佛陀也有过脊背疼痛的病。佛陀肯定是要经常坐禅的,这个姿势可能是他脊背疼痛的一个因缘,所以我们要注意,原来佛陀也曾经有病!《大智度论》中称:冷风吹动则背脊痛。


《大明三藏法数》卷第二十六中说:


佛于阿罗婆伽林中,冬至前后,八夜寒风破竹,尝索三衣御寒。


意思是:佛陀曾经在阿罗婆伽林中,冬天到来的前后,夜晚寒风把竹子都刮倒了,这个时候他曾经向别人乞求三种衣服来御寒。


有人说了:“那佛陀还会冷吗?”会!因为他是个肉体的身体,他只是心里不执着,但是他必须用这种方式让众生感觉到他是真实的!所以佛陀的肉身有生有死的,而佛陀的法身和报身是没有生没有死的!

(八)六年苦行


佛陀曾经过六年苦行,那么为什么要经过六年苦行?因为这是业报。


《大明三藏法数》卷第二十六中说:


佛言:往昔,波罗奈城边,有婆罗门子,名火鬘。复有瓦师之子,名护喜。


意思是:佛说:“过去,在印度波罗奈城边,有个婆罗门的儿子,叫火鬘(音:[mán])。”“火”是大火的“火”;“鬘”是美好的头发。“另外,有一个做瓦器(瓶、盆、罐器等)的一个人的儿子,叫护喜。”


二子少小心相敬念。


意思是:火鬘和护喜这两个人从小在一起,互相之间非常之友好,也就是好朋友!就像北京话讲的叫发小,关系非常好。

护喜谓火鬘曰:共见迦叶如来。火鬘答曰:何用见此髡[kūn]道人。


意思是:有一天,这个瓦师的儿子护喜,就同那个婆罗门的儿子火鬘说:“咱们去见迦叶佛(过去佛)吧!”火鬘说:“咱们不需要见这个秃头的道人!”


因为和尚都是光头的!往往有信仰的人会恭敬,而没有信仰的人会轻慢。


如是至三。


意思是:护喜就这样连续多次地说去见迦叶佛,而火鬘就连续多次地说:“我不见这个秃头……”


可能我们今天有人会说,我们不去见这个“秃驴”!这个道理差不多,就是不屑与轻慢!


后日,护喜复曰:可共暂见。答曰:何用见此髡头道人,何有佛道?


意思是:隔了一些天之后,这个护喜又对火鬘说:“咱们俩一起去,哪怕见一会儿就行?”暂见,暂时见一见,短暂地相见;而火鬘又坚持说了:“咱们何必去见那个秃和尚呢?何必见他呢?哪里有什么佛道?哪里有什么觉悟了?”他不相信。

于是护喜捉火鬘头曰:为汝共见如来。火鬘惊怖,心念此非小缘,必有好事耳!


意思是:这个护喜急了,就把那个火鬘的头发抓住了,然后说:“我和你现在一起去见迦叶佛!”火鬘的头发被揪住了,他感觉突如其来,非常惊讶,非常恐怖!心里想:“这应该不是一般的缘分,我们是铁哥们,护喜怎么这样跟我急了呢?这肯定是一件好事,不是坏事!护喜不会害我的!”


即曰:今放我头,我共汝去。既至佛所,礼迦叶足。护喜白佛,火鬘不识三宝,愿佛开化。


意思是:于是火鬘就说:“你把你的手放下,不要抓我的头发,我和你一同去见迦叶佛就是了。”于是,他们两个人就来到迦叶佛那里。他们到迦叶佛那里之后,顶礼佛足。这个瓦师的儿子护喜,就向迦叶佛请求说:“我这个兄弟他不认识三宝,愿意祈请佛陀您慈悲开示。”


火鬘睹佛相好,心生欢喜,出家学道。


意思是:火鬘一见迦叶佛那么庄严,又听到了佛陀的开示之后,心里就欢喜了,于是就出家,同迦叶一起修道。


时火鬘者,即我身是。护喜者,我为太子,逾城出家时,作瓶天子导我者是。


意思是:这个火鬘是谁呀?就是我释迦牟尼!这就是因缘果报,我就是那个火鬘。那么护喜又是哪一位?当我做悉达多太子的时候,因为出家,穿过城池,那个作瓶天子来引导我,曾经就是那位瓦师的儿子护喜。

我往昔以恶言道迦叶佛,故受诸苦报。由此余殃,今欲临成佛时,复受六年苦行也。


意思是:我过去曾三番五次地说迦叶佛的坏话,所以应当受报!因为这样的一个缘故、种子,所以我这一生将要成佛时,还要承受六年苦行。


所以,佛陀六年苦行不是一个偶然的故事,是一种必然!因为因缘导致他今生要承受!而佛陀承受的原因,恰恰又是为了引导众生相信因果而受!所以虽是佛陀因为过去的那种业习招感而受,但佛陀必然只是受而不受!而反思我们一受到什么苦报,就会痛苦抱怨不已!佛陀不但不受,进而不怨!所以说,佛陀“六年苦行”的因缘不是偶然的!今天给大家一个交待!


我们经常说“六年苦行”,实际上,那不是佛陀故意折磨自己,是他不接受它不可以!但是,佛陀接受的过程中,一定又是自在的!这就是了缘!这就是修行!否则,修行没有说服力!痛苦、抱怨,又哪里是修行呢?一定不是!


既然佛陀有过的六年苦行,是因果报应,所以佛陀,了却六年苦行之后,放弃了这种极端的折磨苦行,也在示现佛教不是一种极端的信仰!是中道圆融的选择!既不极苦,也不奢侈过分!所以,佛教不攀缘!佛教不化缘!佛教是不变随缘!随缘不变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