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谓依教奉行,就是按照佛陀、祖师大德、善知识说的经典或者开示,对照自己,反省自己,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,讲好我们佛教自己的故事。
佛菩萨和祖师大德,他们告诉我们的无非就是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”这几句话看起来非常之简单,但做起来又非常之不易。是啊,最简单的事情是最难做好的。人生最远的距离,是嘴和手之间的距离!也就是:说和做之间的距离。因为我们说得到往往做不到!所以,说得到要做得到,做得到才说得到,这才有权威性。诚如《佛说悲华经》:如说而行!如行而说!
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是慈悲,是学佛的下手处;“自净其意”是智慧,是修行的目的!是我们要解脱,是我们最终要拥有智慧。学习佛菩萨无非就学习两点:慈悲和智慧。如果没有慈悲和智慧,那么我们今天就迷失了自己的信仰,可能就误导了别人。当然,首先是误导自己。
印光大师曾经把慈悲和智慧之间的辩证关系用一首偈颂来表达,让我们受益!偈颂的内容是:
“有慧无福慧不真,有福无慧福不纯;福慧具足成正觉,福慧俱无久沉沦。”
那么这首偈颂是什么意思呢?让我们来分享一下:
所谓“有慧无福慧不真”,就是如果有了智慧而没有福报,就是没有慈悲,那么这个智慧不是真正的智慧。真正的智慧是要担当、付出、负责任的。
所谓“有福无慧福不纯”,就是如果有了福报而没有智慧,那么这个福报也不是纯正的,这个慈悲也是盲目的慈悲。正如佛教常说的“慈悲出祸害,方便出下流”!可见,这个慈悲是没有智慧的盲目慈悲。现实之中,好心办坏事的人,还是很多的!所以,一些所谓的好人,往往缺少智慧!
所谓“福慧具足成正觉”,就是福慧双修才能成佛。但是,福慧双修何其难也!面对现实,我们要么缺少智慧,要么就是缺少福报,即缺少慈悲。
所谓“福慧俱无久沉沦”,就是如果既没有福报也没有智慧,那么这样的人将永远是轮回的,或者堕落。所以福慧双修对一个佛教徒而言是何等重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