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们忙忙碌碌了几十年,甚至于活了一百岁,几十年乃至一百岁之后又怎么样呢?万一有生死轮回怎么办?有的人堕落了,也有的人轮回了,还有的人解脱了……都是自做自受的延续。为什么有人堕落了呢?我们早晨做普佛的时候说超拔冤亲债主,然后改变自己的业障……那么冤亲债主和业障又是谁的呢?是我们自己的。那是自己的什么内容呢?应该是: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、不正见六根本烦恼。
就如同我们堂堂正正地站在太阳底下,旁边有个影子,我们总是相信那个影子是真实的,于是就忽略了原来是因为自己而造成了那个影子的存在。佛教徒为什么不解决“我”的这个问题,而去寻找或者计较那个影子呢?这就是舍本逐末。所以,我们需要面对这样的问题。
在这几十年乃至一百年后,我们不要堕落,也不要轮回,而要解脱自在。这个解脱自在又是怎么样的?当然是要面对生活现实的。在面对生活的过程中,我们要去同别人发生联系和因缘的关系。如何去面对?怎么样去解决?怎么样去化解?这个过程就是修行。修行既简单又非常微妙。如果有人说:“我坐在这里,我闭着眼睛叫修行”,或者说:“我念经就是修行”,那么就是我们的误区和狭隘了。
《金刚经》说:“一切法皆是佛法。”所谓“一切法”就包括有为法和无为法,我们能回避吗?回避不了。既然如此,那么为什么不去面对、担当、历事炼心呢?而且,《金刚经》也告诉我们: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如果这样看,我们还会执着吗?因为我们本身也是不实在的。
同时,《金刚经》还告诉我们:“若以色见我,以音声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见如来。”这应该是很深刻的,而我们现在的佛教徒却往往都瞪着眼睛向外看,眼睛看花了就说有东西。那真的是着魔了,其实就是我们的业障。因为那个所谓的东西就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故事。我们认识自己的真相太难了,总是按照自己执着的要求、标准来看别人,其实我们的标准是错误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