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七)佛教如何面对家中的残疾人?(7) 比如说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,倒驾慈航普度众生,有人听他的,有人也不听他的。由此我们反省一下,自己有没有听他的呢?我们其实也没有听。为什么我们没有听呢?因为他先满足我们的愿望,目的是让我们改变,从这个困扰和局限的生命中走出来,但是我们走出来了吗?更多的人并没有走出来。 “所以对于家里有残障的亲人,更应当发挥自己的爱心、责任心,不可以去嫌弃这样的人、这样的因缘。这本身就是锻炼,这就是让我们茁壮的因缘;要用佛法的角度去看待,如果这一切都是让我们有机会践行慈悲心、行菩萨行的,让我们有机会接受考验、锻炼的,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欢喜地去接受?为什么不去勇敢地面对呢?” 我想,这应该是可以的。当然,我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,还是要深深地庆幸:至少我现在是健康的,而因为健康,所以我应该面对不健康的人,要包容他、接受他,要负责任,还有他同我有缘。所以,我们要改变自己原来的抱怨和消化不良的情绪。 “我们说:月亮不一定要圆满。” 古语说:“残月如钩,新月如眉。”月亮就像人的眉毛,它一样很美、很漂亮,我们要学会着去接受和欣赏。 “残缺也是一种美丽。” 只不过我们的思维是局限的,更愿意月亮永远都像十五时那样圆满,但是每一年又有多少个十五呢?实在很少。更多的时候月亮都是残缺的,所以我们要学会着去接受着不圆满的现实。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