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佛教对家庭的看法第一百六十二讲

比如演戏有主角和配角,在什么事情上,演主角;在什么事情上,演配角。这应该属于彼此的定位和默契。定位和默契都是重要的,彼此心照不宣、配合默契。既要愿意担当主角,也要愿意愿意担当配角。如果没有人做的时候,就要站出来;有人做的时候,可以含蓄低调一些。既是一件好事,也是修行的所缘境。否则,彼此的争强好胜,结果必然麻烦。如果都是躲避、颓废退、那么慈悲和智慧何以成立。合作与和和谐应该是是一种默契,心照不宣的那种彼此合作。

如果一个人煮饭,另一个人可以洗碗;一个人洗衣服,另一个人可以拖地;一个人送孩子,另一个人可以买一些生活用品,比如去买菜。

家务事实在是太过复杂,即使是做这样一个寺院的家长,都会感觉到,我有太多的分心、太多的无奈。虽然别人觉得我是头儿,要向我请示,而我觉得这个又不需要向我请示。但是有的人不理解,就凡事都跟我说……最后,我看着他,就想躲开,我肯定要躲啊!另一种的情况是什么呢?什么事情都不同我讲,因为什么都不知道,责任却是需要我来负,所以该说的要说,不该说的不要说,这个度实在是不容易把握。如果没有佛法,哪里会有面对、接受、处理、放下的办法呢?佛法就是要空有相即、中道圆融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度呢?恰到好处:不说不行,说多了不行。这个关系如何理顺?如何拿捏?这是一个需要我们细细琢磨的修行的下手处。我们嫌烦不行,上瘾了也不行,我们需要不即不离的蜻蜓点水式的恰到好处。

曾经到一个地方去传戒,那的方丈和尚特别有意思,喜欢到厨房去帮忙。我相信他定是乐在其中。或许我以为他不是干这活的?,毕竟人家我愿意干。“如果自己愿意干,那么我们又何必操心呢?只要是寺院寺院运转正常,就是合理的存在。毕竟十个指头总是参差不齐,我们又何必强求一致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