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们之所以要成家,是因为感情上有需要。而且社会人的价值观念也体现了这样的内容。如果一个人不成家,那么意味着不成功、不正常。就像最初坚持出家的时候,如果再不出家,人家就会以为:“这个人是不是有病啊?你看,大家都说媳妇,都去相亲,你怎么就不这样呢?”这当然是麻烦的,毕竟众口铄金。如果大家都说我们坏,或者不正常,那么必然百口莫辩,我们怎么辩呢?当时是没有抵抗力的。至于现在嘛,当然是人家说什么,那是别人的事情;我们做什么,那是我们自己的事情。此时,我们已经有了信心和抵抗力。
人们最初几乎是没有太多抵抗力的,往往是手足无措、耿耿于怀、心里窝火,到处诉苦:“我是冤枉的,怎么可以这样呢?”回过头来说,娑婆世界怎么可以不是这样的呢?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啊!如果是极乐世界的话,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往生呢?我们就在这里好了。实在对不起,这里是充满缺陷和遗憾的世界,我们还是要解脱生死。因为只有解脱才是最安全的选择,所以佛教徒要有出离心。不然的话,总是想赖在这里不走,不行。如果我们有出离心,就是历事炼心的出离心,并不是“我们逃避现实”的出离心。“逃避现实”当然不是出离心。毕竟放下不等于放弃,如果放弃了,那么就是误会。
“夫妻不是以金钱来合作的关系,金钱虽然非常重要,比如说,基本的生活费、孩子的教育费,乃至享有具备质量的生活品质等等,都是少不了金钱的作用,只是,‘宝物归无常,善法增智慧;世间物破坏,善法常坚固’,这是佛陀在《正法念处经》里边所说的话。”
虽然我们回避不了金钱,但是佛经中又告诉我们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