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佛遗教经》 第二百一十四讲

四、经文释义140
      总而言之,修行的结果应该是“心无挂碍,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”,下面是什么?如果是“究竟涅槃”,也就是彻底解脱自在,那么我们就会真正的成就。此时的成就,应该不再是一件难的事情,同时又是一件当机立断的事情。为什么?因为如果我们自己的人性不能得到洗心革面的改造,那么怎么能够升华成佛性呢?如果有的人连人性都没有了,却又冒充佛教徒误己误人,那么又怎么能够成就佛道呢?比如说,如果这个家伙连人味都没了,那么就等于没有希望了,甚至于还会墮落于三恶道。如果连人都不是了,那么不就是麻烦了吗?可见,学佛这件事情,应当是:先做人后做佛!
    “这一段经文和前面的骄慢、谄曲是相衔接的,由骄慢变成谄曲。”
    为什么骄慢?因为我执的骄傲我慢,所以人性就会在不如他的人面前神气,像公鸡一样骄傲,挺胸抬头,喜欢表现。只是因为这样的人在比他优秀的人面前,没有办法骄傲,只能谄媚逢迎,所以人性又是非常矛盾的多重人格。
    “即对上面谄曲,对下面骄慢,对不如己者骄慢,对胜于己者谄曲。”
    因为人性的多重人格,所以对不如自己的人,就会神气活现,趾高气扬;对于超过自己的人,就会低三下四、谄媚、巴结、奉承,这种人是这样的复杂形象。
    “目的是为了自己我执的空间、价值能够得以存在。”
    因为还是我执作怪,所以有我的所有的困扰和纠结。如果没有我执,那么一个人就真正的自在了。因为有了我执,所以一个人会非常苦恼。即使想要自在,也是不可能的了。诚如宋代朱熹老先生说:世上无如贪欲险,几人到此误平生。

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