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佛说四十二章经》之第十二章 举难劝修第五十四讲

希望我们的佛教徒应该有正义感,有原则,有正气,有同佛法相应;有随缘自在,但不是投机取巧;有圆融,但不是圆滑,这不是很重要吗?     大家知道了有标准,只是又容易把标准当作定法,比如有人说,“哎呀,菩萨戒说:说四众过戒”,不可以说四众罪过……“哎呀,这家伙不得了,不能说四众过,我就只能憋着,我就不说”,装作如如不动的样子,心里却在强烈地斗争!事实上这种憋得难受的持戒,是因为害怕而持戒,而不是慈悲和智慧的内容。这又怎么会有意义呢?不但坚持不下去,而且会变成背后传播是非,导致破和合僧,罪莫大焉!     又如有的佛敎徒说:“哎呀,要是过酒器,五百世无手,麻烦了,我要没手了吗?”他考虑的还是自私的我执!若是为了度众生,可以摸酒!我们有那种牺牲自己的精神、而不是借口吗?实在是太少了!我们很难有牺牲、利他的精神,往往都是自私和狭隘的借口,还实在是一种轮回啊!所以受了菩萨戒也是假菩萨罢了;当然可以改变,只是太难。      希望大家能够真正地理解佛教的方便,而这种方便是来自于智慧!智慧是什么?是圆融无碍!尽管圆融,说我这样做也对?那样做也对?但是还要恒顺众生!考虑众生能否接受?众生接受的,我就多做;众生不能接受的,我就不做!目的是要改变众生的执着!事实上,众生所不能接受的内容,也不是定法!佛法本没有什么不变的对和错,因为在佛法里没有定法的对和错;只有什么?我们必须清楚:一念之差!要么轮回,要么解脱。解脱的,就是没有对和错;轮回的,就是有好有坏,有对有错的执着!佛教徒应当是:外在遵守规则,内心不必住着。     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