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观修三宝的功德及其意义第三百七十六讲

狮子很威猛,肌肉很发达,确确实实,应该是无所畏惧的样子,众生谁见了谁折服。佛陀既有慈悲,又有摄受力,只要他一说话,别人能够相信。这个当然不易。你看,有人呱呱叫一天,别人不理他,说是同蛤蟆吵湾似的。有的人只说一句话,就有摄受力,别人爱听,并且信服,这是不容易的。这应该是因地耕耘、果地受报,导致果地有这种感应。释迦牟尼佛恰恰是这样的因缘。这应该犹如狮子,应该是怎么样的?我们只能想象。只是,这种想象让我们感觉到,绝对不是平凡人的故事。
“第十九、由于往昔随顺他善说故,感得能仁臂膊圆实。”
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,随顺更多的众生。什么是随顺?应该是恒顺众生。你说这个好,他说这个确实好。好到什么程度呢?他就给你分析。分析来分析去,先同你搞好关系了,于是慢慢、慢慢引导你,进入佛法的第一义谛,能够因为你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引导你进入佛法,这就是恒顺众生。
所谓为他善说,一点点地引导众生。就像幼儿园的孩子们,怎样去哄他?孩子哭了,可以给他糖;如果给糖不行,那么可以给玩具。如果给玩具还不行,那么可以给他讲故事……只要他喜欢什么,就可以给他什么,最后欢喜信受佛法。因为众生欢喜了,所以说什么都可以接受;如果众生不欢喜,那说啥都不会接受。释迦牟尼佛因地的时候就有这个能力,就是这样去努力的,于是召感了因缘果报。这种果报是什么呢?他的胳膊非常圆润、结实,这当然是修来的结果。这是怎样修的呢?依法身得报身,只有没有我执,才能够召感。如果有我执,就不会这么做。因为佛陀没有分别心的执着,所以不会做导致众生烦恼的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