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谓“立心正”:就是存心用意需要公正无私,一切都应该从真实心中做,而不是自欺欺人。这是一个人修养的关键所在。
所谓“进道勇”,就是在修行解脱的过程中,不应怯懦畏惧,需要勇敢面对,不应该徘徊不前。如果我们修行的是佛法正道,那么就应该勇往直前,为什么还要犹豫不决、患得患失呢?现实中总是有人混日子。我们混日子,混谁呢?分明是把自己的生命和慧命混没了。
所谓“择友以求益”,我们选择朋友,选择同参道友,应该有彼此有益的正能量,无益之友当远离。受益并不是我们要占别人便宜,而是我们应该能够从朋友的身上,吸纳到优良的道德品质、修养和佛法的正知正见。这应该是重要的标准。不然,如果我们同朋友交往,只想着占便宜,只想着虚度时光,只想着说一些没有意义的废话,那么这是虚度年华。
所谓“改过以全身”,改变自己的过失来保全自己。保全自己什么呢?不仅仅是我们身体的安全、生命的安全,我还想告诉大家:学佛解脱的慧命更需要安全。面对末法时代的佛教信仰,慧命的安全绝对是不容易的事情。因为单纯的世间善法,并不是佛教解脱的信仰,却又分明有广阔的空间,所以佛教徒一定要坚持信仰的三宝定位。这是佛陀制定的信仰标准,佛教徒不可以违背。
13、【心不妄念,身不妄动,口不妄言,君子所以存诚;内不欺己,外不欺人,上不欺天,君子所以慎独。】
这段格言有意义,同大家分享。
所谓“心不妄念”,就是我们的心里,不要胡思乱想,也不必胡思乱想。有人说:“我就是有太多的胡思乱想了……”那是你还没有正念。因为:(1)如果有正念,我们就不会去想那些没有用的东西;(2)那些没有用的妄想来了之后,我们能够去转化,能够当机立断地去行动起来和改变——改变这种所谓的不实在的妄想纠结。我们可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;同样,我们也可以生其心应当无所住着。修行需要循序渐进,不可能一蹴而就,更不可以节外生枝,偏离三宝信仰的规则,从而误入歧途而不自知。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的表现和企图,那么必然是附佛外道的害己害人。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
所谓“进道勇”,就是在修行解脱的过程中,不应怯懦畏惧,需要勇敢面对,不应该徘徊不前。如果我们修行的是佛法正道,那么就应该勇往直前,为什么还要犹豫不决、患得患失呢?现实中总是有人混日子。我们混日子,混谁呢?分明是把自己的生命和慧命混没了。
所谓“择友以求益”,我们选择朋友,选择同参道友,应该有彼此有益的正能量,无益之友当远离。受益并不是我们要占别人便宜,而是我们应该能够从朋友的身上,吸纳到优良的道德品质、修养和佛法的正知正见。这应该是重要的标准。不然,如果我们同朋友交往,只想着占便宜,只想着虚度时光,只想着说一些没有意义的废话,那么这是虚度年华。
所谓“改过以全身”,改变自己的过失来保全自己。保全自己什么呢?不仅仅是我们身体的安全、生命的安全,我还想告诉大家:学佛解脱的慧命更需要安全。面对末法时代的佛教信仰,慧命的安全绝对是不容易的事情。因为单纯的世间善法,并不是佛教解脱的信仰,却又分明有广阔的空间,所以佛教徒一定要坚持信仰的三宝定位。这是佛陀制定的信仰标准,佛教徒不可以违背。
13、【心不妄念,身不妄动,口不妄言,君子所以存诚;内不欺己,外不欺人,上不欺天,君子所以慎独。】
这段格言有意义,同大家分享。
所谓“心不妄念”,就是我们的心里,不要胡思乱想,也不必胡思乱想。有人说:“我就是有太多的胡思乱想了……”那是你还没有正念。因为:(1)如果有正念,我们就不会去想那些没有用的东西;(2)那些没有用的妄想来了之后,我们能够去转化,能够当机立断地去行动起来和改变——改变这种所谓的不实在的妄想纠结。我们可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;同样,我们也可以生其心应当无所住着。修行需要循序渐进,不可能一蹴而就,更不可以节外生枝,偏离三宝信仰的规则,从而误入歧途而不自知。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的表现和企图,那么必然是附佛外道的害己害人。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