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谓“不作圣心”,意思就是:如果不把境界过成证得圣果的想法,那么这是善的境界。
这个境界是不是好事呢?如果没有知觉了,那么我们一切都无所谓了。如果面对一个正常人,用刀刺他一下,用力碰他一下,那么就会马上有反应:“你要干嘛?”如果用刀砍、用火烧都无所谓,那么你说这个人是不是有功夫了?应该有功夫。只有我们不执着,才是修行人的真功夫,是一种定力。如果我们执着了,就会有后遗症马。面对这个善的境界,你说我们都已经与众不同了,这实在是了不起的事情啊!
记得《影尘回忆录》里讲,谛闲老和尚,曾经得病了,他的学生告诉他:“病不是假的吗?”,老和尚说:“痛却是真的啊!”因为是人哪,所以缘起的感觉还是存在的。如果有了这样的境界,那么我们只有不怕,才能真的无所谓了。因为不同了,所以我们把境界当成一种善的境界,只是不可以执着。怎样不执着呢?不标榜炫耀,不自以为是,这当然是不容易的。
所谓“若作圣解”,意思就是:如果我们把这种境界当作一种证果的境界,生出一种我慢、我执的情执,或者是傲慢的心里,那么会怎么样呢?
所谓“即受群邪”,意思就是:就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魔王眷属同你做朋友了,于是被群邪所包围,自己也就变成群邪了。
可见:一念之差,千差万别。因为一个念头出现了,结果迥然不同,所以作为佛教徒,需要把握自己的当下一念,千万要有定力,不能随境所转。如果被境界转了,就会麻烦不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