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所谓‘生缠空种’,什么叫做‘缠空’呢?修定的这个人会耽空滞寂,就是他会躲在寂灭涅槃的境界中,从而住在上边,既不愿意再往前走,也不愿意往后退。”“我停下来,我在这里一待就好了。”很多佛教徒其实也是这样的心行。“我自己把自己管好吧,至于别人的事情,爱好爱坏,同我没有关系,我不管……”甚至于寻找到以不介入别人的因果为借口。虽然似乎有道理,但是却又与大乘佛教的发菩提心相违背。当然,在这个比较污浊的现实中,这样的人能够洁身自好,已然难能可贵。只是我们需要发菩提心,没有办法回避利益众生。如果人身难得、佛法难闻,那么我们需要发菩提心:利他中践行和成就慈悲和智慧。只有帮助别人,自己才会有更多的机会。有人说帮助别人不容易,哪里会容易呢?至于成佛,则是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的事情。“如果认为这个空是他修行中最重要的内容,那么他就住在了上面,就好像被缠绵住了,缠缠绵绵地停在那里了,和这个空纠缠到一起了。空本来什么都没有,这个修道的人又在这个空上增加出一个空来。”虽然空是什么都没有实在性,但是他又觉得空是最好的,于是空又成了有实在性的。如果什么都没有实在性,那么我们又执着空,就是把空当作了执着和障碍,所以空成了我们修行中的束缚和困扰。因为空是我们的执着和困扰,所以我们需要引以为戒,不要住着在这种境界上。当然,现实生活中,如果有人能够洁身自好,能够自己把自己管理好,那么我们也会觉得,这个已经是了不起的佛教徒了。毕竟在这个末法时代,大家都比较心浮气躁,能够真正对自己的信仰、生命归宿负责任的人,已经不是很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