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普贤行愿品》 偈颂简释第七十八讲

    “所谓花鬘,就是花环。”       曾经到老挝、印尼访问的时候,人家供养给我们串了茉莉花的花环,或者是串了很多种不同的花的花环,挂在我们的脖子上。这表示对待非常尊贵的客人,应该说是一种最高的礼遇。前些天到三亚参加南海观音菩萨开光的时候,给我们的是用兰花串的花环。       所谓妙花,应该是对于普通的花,我们不执着就是妙了。人生的价值观念应该是:好就是好,坏就是坏,我们面对相对的好坏,完成自己心里的不住,这应该是学习佛陀法身慧命的解脱训练。只是我们现在一般还没有做到,于是陷入学佛的误区:我们会把逃避现实、不负责任当作修行,我们会把担当负责当成执着……如此所谓的现代佛混子大行其道。可以想见,如此精致的利己主义的学佛,容易造成人们对于真正佛教信仰的误会和误导。于是,所谓的佛系大行其道。因为是一种完全颠倒的认识和行为,所以现状就比较扭曲。我们不便于说什么混乱,至少在世俗谛上不遵守规矩,不按套路出牌走。佛教徒所做的佛事,必须遵守法律、道德、皈依规则和秩序规矩。如果不按照规矩来做,那么岂不是颠倒和混乱?可见,只有法安法位,才能历事炼心。佛教徒要遵守现实该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的规矩,然后训练自己的心里“应无所住”。如果不应该是躲避或者逃避的行为,而我们却要寻找借口不负责任,那么当然是学习佛法的误会和误区,我们需要按照套路出牌。       “妙与不妙,随心所转。”       我们的心如果改变了,就会感悟微妙。我们的心如果不改变,就会感受烦恼和障碍。就像有人看到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》中的:不可思议,有人求什么都能得到,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,我怎么就得不到呢?因为我们总是向观音菩萨来祈求,却从来没有考虑改变我们自己的执着,同菩萨相应默契。我们对佛菩萨的要求太多,和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佛法标准相去甚远,天壤之别。       “为什么要用花来供养佛陀呢?”       因为开花就是要结果,所以是表法和学佛的所缘境,也就是学佛的下手处。
   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