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徒需要深信因果。因为如是因如是果,所以我们应该从当下把握自己的身口意三业开始修行。如此,佛教中会有不可思议的感应故事,其实是我们自己心里执着的改变,福德因缘的积累感召。前几天到北京去,有一个佛教徒已经肝硬化,痛得是翻来覆去,叫喊不断、痛苦异常。他是做什么的呢?应该是搞极端传销的……不知道怎么得到我的电话,对此,我就把他修理了。我说:“如果你真正学佛,那么你不应该做这样的事情,这应该是损人并不利己的事情。虽然你认为是利己的,但是事与愿违。既然已经生病了,就不要抱怨和生气。如果你坚持抱怨和生气,消化不良自己的情绪,那么你的病肯定没有办法。即使你问我一千遍,我也只能这样回答你:必须改变你的想法和行为,不要再去报怨和生气。”很快他的病好了,检查突然没有问题了,当时也不再吃药了。什么叫感应?这应该就是感应。因为他改变了自己,所以也改变了自己的疾病。
这个人告诉我:“哎呀,这是观音菩萨加持我啊!”是的!没错。只是你如果不改变你自己,那么菩萨又怎么可能加持你呢?佛法从缘起。他激动万分,高兴异常,对此,我一直劝他:“冷静点,冷静点。”即使我们现在有了某些感应,也不过多活一些年而已,终究是客人而不是主人。当我们不冷静的时候,会随境所转、随波逐流。一旦再有什么故事,我们还是承受和消化不了。
“而清净的因一定会获得清净的果报,就能成就宿命智。”
什么叫清净的因?就是外在做了好事而心里不执着,应该是无名英雄:不为自己求安乐,但愿众生得离苦。不应该为了自己出名而表现,要淡化我执、我慢。佛教徒自己从来不会说:“我很了不起。”不可以热衷于名利,不会在意个人得失。只有这样的内容,才是清净的修行。因为不执着的负责是功德,所以佛教徒需要努力。如果我们不挂碍、不执着的话,那么我们就会因此而解脱自在。我们就会心甘情愿地担当负责,并不是给别人做,而是完全为了改变自己的我执去做。外在担当负责是修福,内在心里不住是修慧。只有改变我执才能成佛,只有改变我执,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。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