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普贤行愿品》 偈颂简释第二百三十八讲

    刚才我们已经讲了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、方便、愿、力、智,这就是学佛十度,就是修行的下手处。而且我们修行的过程之中,只有不再执着地行菩萨道,才是十波罗蜜,才是清净波罗蜜。我们如果执着了,不能是波罗蜜。佛教徒需要知道,修行的下手处就是从这里开始。

    我们只有达到清净波罗蜜了,才能具足“恒不忘失菩提心”,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觉悟的心,永远是觉悟、醒来的状态。这样的境界,只有法身大士才能做到。一般人永远是睡梦中的状态,永远在是睡梦中,一会儿高兴,一会儿快乐,一会儿六道轮回。《永嘉禅师证道歌》有:“梦里明明有六趣,觉后空空无大千。”只有睡梦里有才烦恼和六道轮回,待到醒来之后没有烦恼和六道轮回。告诉大家,我们现在还没有醒来,我们还是在烦恼和轮回。因为我们还在执着:错误地觉得人生有滋有味,有实在的痛苦、生死等各种各样的困扰,觉得一切都是真实的,所以还是在梦中而已。如果我们在这个梦里真正醒来了,那么什么都不实在了,应该就是解脱自在了。如此,我们会真正地感悟:众生难过之时,我们有责任去帮助他们醒来。我们会因此全身心地帮助众生,成就自己的醒来,从而不再像原来那样顽强地分别执着:所谓同情心、爱见大悲等局限。现在我们的利益众生,已经成为了自己生命中上瘾的游戏。

    “心如果不清净,菩提心就会迷失。”

    佛教徒的心如果不清净,那么就不会有真正的觉悟之心,当然就不能清净,就会迷失自己的信仰。可见,发菩提心的佛教徒,应当每时每刻保持自己的心地清净,普贤行就是这样的践行。佛教徒要说:“我们如果向普贤菩萨学习,实践普贤行”的内容,那么就必须保持自己心地清净,不执着、不挂碍。

    “而保持清净心的下手处,就是护持三宝:内容就是佛法僧。”

    走来走去,从我们最初的进入佛门,皈依三宝;到最终完成佛道,无论是信仰,还是往生、解脱,乃至于成佛,都不能离开三宝而去炫耀自己的佛教信仰。离开三宝炫耀自己,除了盲修瞎炼,就是附佛外道,乃至于欺世盗名。

 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