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不止一次地同大家讲过,当年虚云和尚拿着茶杯,面对别人帮忙往茶杯里倒水之时,水洒烫了手,茶杯掉在地上。老和尚由此感悟:“杯子扑落地,响声明沥沥;虚空粉碎也,狂心当下息。”这个分别执着的界限没有了,心量一下子超越了原来的认知和束缚。老和尚一下子就蒙了:“哎呦喂!”哎呦喂什么?只有老和尚自己知道,我们不知道。
只要我们的心量大了,就没有了纠结的障碍。如果心量不大,就必然会有人我是非的界限,就会被人我是非所困扰。界限是什么?就是分别执着。如果有分别,心量就小了;如果没有分别,心量就大了。小到什么地步?凡事以自我为中心,由此惑业苦没完没了。大到什么程度?尽虚空、遍法界,由此戒定慧一了百了。无论生死,还是解脱,都是我们自己的一心所变现出来的结果。
“由此明白:分别、执着、妄想,等于把我们广大的心变小了;不分别、执着、妄想,等于把狭小的心变大了。”
只要计较和烦恼,就是我们吃亏上当了,心量会越来越小。佛教徒需要反省和改变。两个人不相容,原因是什么?因为有了彼此的界限了,所以你是你,我是我,彼此不相容。如果我们能够对照《华严经》:“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”,那么法界是没有自性的空性,一切现象不过是我们的心里造作的假相。因为执着假相,所以上天堂、下地狱,乃至六道轮回;因为不执着假相,所以成就阿罗汉、辟支佛解脱生死,乃至菩萨成佛。一切不过是唯心变现而已。
“既然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,那么就可以‘尽未来劫无疲厌’。”
只有没有界限的心行,佛教徒才能不知疲倦、利益众生、成就自己。因为心量的界限没有了,所以打破了彼此之间的分别执着;如果分别执着的界限被打破了,那么利益众生就没有疲厌了。你就不会再为“我”而努力,你只是为了利益别人而改变自己的分别执着,而利益别人正是打破“我”这种框框的所缘境。只有这种分别执着的局限被打破了,才能是真正践行普贤行愿。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