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有一次到省政协开会,有一位相声演员刘流走过来问:“你是静波法师吗?”我说:“是的。” “看你一脸严肃的样子,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同你交流啊?”我笑着告诉他:“是吗?因为我是出家人的身份,实在没有办法。既不能嬉皮笑脸,也不好点头哈腰……”我们需要讲究行住坐卧的威仪和规矩。因为这样的原因,所以只能是比较一本正经的样子,你说怎么办?也只能是这样啊!如果穿着这身衣服,还要点头哈腰、嬉皮笑脸的,那么不觉得特别滑稽吗?这不等于是还俗了吗?出家人需要坚守本色和特色,否则真假难辨、真假混淆,我们肯定还是有责任的。因为隔行如隔山,请不要误会,所以出家人只能遵守规矩、道貌岸然。
因为在家佛教徒依止出家人学佛,所以为人师表,应该不苟言笑。只要我们有个风吹草动,大家就会品头论足,这不仅仅是个人的形象,而且还是佛教的尊严。虽然随便会有人高兴,但是总会有明白人不高兴。如果让大家都高兴了,那么应该是不可能的事情。如果不能坚守信仰的规矩,那么我们就会迷失自己信仰的形象和方向。
为什么社会上假和尚比较多呢?就是因为人们对佛教比较有好感而又不明就里,然后冒充、谋利的结果。于是人们容易把假和尚诈骗的事情嫁祸于真和尚身上……虽然宗教信仰是自由的,但是信息却是往往不对称的。在此说起,就是希望大家了解出家人的形象,从而辨别真伪,以免上当受骗。
如果一个人已经选择了理性的信仰,那么请不要劝他改变初衷,或者做与他身份不相适应的行为,毕竟都是有后遗症的故事。佛教有“宁动千江水,不动道人心。”虽然有道理,但是总是有人冲击或者挑战。因为觉得“好像没有什么事吧”,所以常常会抱着侥幸的心理。果真没有那么严重吗?因为感性和理性永远是矛盾和对立的,所以修行解脱烦恼和生死,就是自己的烦恼同自己的解脱在战斗。虽然佛性都是与众不同,但是人性却是大致相同。
有人以为同法师距离近了,或者会有某种加持,或者闻法方便,或者去极乐世界比较容易……当然,这些想法还是比较单纯的。比如有人以为我们可以事先同阿弥陀佛打个招呼、通个电话,从而得到特别的关照。这些想法似乎还要更加感性。记得在北京的时候,我有一个学三论宗的师兄,就是那位对《羊城晚报》登载“三年不吃饭的故事”感兴趣的那位。他就遇到了一个奇怪的因缘,有一个女的坚持不结婚。师兄问她为什么不结婚呢?她回答说:“师兄说:‘我要嫁就必须嫁一位高僧大德……’”这不是瞎扯吗?要嫁高僧大德?如果真的嫁给高僧大德了,那么还是高僧大德吗?我说这个话是很严肃的,希望佛教徒需要理性,而不是任性。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