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慈云忏主《净土文》释义第三百一十四讲

所谓“劝进行者”:意思就是:奉劝这些修行人把握当下、勇猛精进。
所谓“如此三事,名为净业”,意思就是:只有具备了这样的三件善事,才是清净的善业、往生的资粮。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三件善事,就没有往生净土的清净善业和资粮,我们又怎么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?我想,一个佛教徒,不仅仅是死了安乐,活着也要安乐。只有这样,才会成就生死不住的真正安乐,才会真正往生佛国净土。
“此三福净业中,第一及第三乃至通于僧俗七众的行者。”
三福净业不仅仅是我们出家人应该做的,在家人也是应该做的。道德修养,对任何人都是规则。比如出家人走路要讲威仪,在家人走路难道就不可以任性随便吗?比如一摇三晃之类,还有东张西望之流。因为神不守舍,所以需要基本修养道德。只有这样的话,人们才会觉得:学佛的道德、安祥、自在。如此可爱,人们会不愿意接受我们吗?不然的话,如果鬼鬼祟祟、奇奇怪怪,那么不正常的行为只能让正常的人退避三舍,谁还敢面对和接受我们呢?这应该是现实的问题。
“第二项的“受持三归”,也通僧俗。”
无论是修学净土宗的、密宗的、天台宗、禅宗的佛教徒,都要皈依三宝。如果没有皈依三宝,就是没有走进佛门,这是信仰佛教的共法、根本。如果我们不接受皈依三宝,那么信仰是无法成立的。
““具足众戒、不犯威仪”则是仅限出家的沙门。”
在家佛教徒不可能有受比丘戒、沙弥戒的内容。因为只能受持三皈、五戒、菩萨戒,所以需要定位和遵守各自的因缘。只是出家人需要受持三皈依、沙弥戒、比丘戒、出家的菩萨戒。我们想说,至于不犯威仪也是在家佛教徒需要参考、具备的内容,至少有一部分是相通的。关于行住坐卧,总要把握一个尺度,这不仅仅是一种修养,它也是一个佛教徒的形象和尊严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