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慈云忏主《净土文》释义第三百二十七讲

现在,要么我们执着现实的假相,比如色彩斑斓的色受想行识六尘境界。当然,六尘的根源是六贼,也就是六根。如果我们没有六根,就一定不会有六尘。这个六贼加上六尘,使我们攀缘执着于外界,认为一切都是实在的。要么就是认为既然不是实在的,那么何妨躺平、不负责任?因为没有了修行的对境,所以莲花化生,只有不执着有和空,才是真正的莲花化生。因为莲花是超越泥和水的,所以不住生死,并不是不面对生死。因为泥代表有、水代表空,所以它莲花不执着有、不执着空,这就是莲花化生。难不难呢?虽然是难的,但是有希望解脱自在。如此莲花化生是超越而不是沉迷。
“如果莲花不开,那么我们纵然得见佛和菩萨,也是不具备佛慧。因为中品中生以下阶位的修行人,虽然可以闻法,但是不开佛慧,所以需要莲花化生。”
就是中品中生以下的修行人,虽然可以听闻佛法,每天都可以听,但是不能开启佛陀的智慧。佛的智慧是什么?就是不执着有、不住于空,也就是观空不证、涉有不着,我们可以琢磨。我们现在的情况是:往往观空,就住在空上;常常观有,就住在有上。这是众生性,佛陀是什么呢?观空不证、涉有不着:不证空,担当负责;不执有,没有烦恼。大家现在执着烦恼和生死,如果没有佛法的引导,就是没有办法改变。
就像有人经常同我说自己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。如果佛法开示他放下过去的执着,就是坚持和固执己见,又怎么可能与佛法相应呢?尽管我们强调:“那些事已经过去了……”对方则是“不行!不行!我就是不让它过去。”“如果是是这样的话,那么你就带着那些拉圾走吧?不但不能解决过去的问题,也耽误了现在的耕耘,更没有了未来的希望。既然是坚持自己的我执而不接受无常、无我,那么怎么可能解脱自在呢?如果別人放生了你,那么有什么理由抱怨和嗔恨法师的不慈悲呢?面对坚持己见而不愿意改变的人,再好的佛法又有什么用呢?况且生命和精力都是有限的,对此只能通过放生沉淀当事人的思维和行为……虽然中国佛教的禅宗有棒喝之法,但是猛药不一定被接受和理解的。因为没有时间耗费,所以被指责“你不慈悲……”如果是当事人的慈悲,只能是鼓励他坚持烦恼和轮回吗?比如“你应该拿刀把他杀了吗?”信仰当然不可以。“我又能怎么办呢?只有让他冷静冷静,才可能有一点点的改变。如果应该放下而不能放下,那么这又怎么可能是佛缘呢?佛教徒需要向佛陀学习觉悟醒来,如果为了改变当事人,虽然可以对他大喊大叫,但是众生的脆弱怎么可能消化得了呢?因为大喊大叫之后,不但怕你而且消化不良,所以最后只能沉默以对。这并不是放弃度众生,而是另外一种度人的方便和手段。如果佛法是法无定法的话,那么何妨因人而异、因材施教呢?无论如何,最终的结果,只能回归智慧。因为我们只有一个敌人:无明;所以我们需要一柄剑: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