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佛教对家庭的看法第九讲

    虽然有了家庭的人,觉得现在是一种束缚,但是没有家庭的人,又往往会有某种失落。萧伯纳和钱钟书以为:家庭就像城里和城外一样,城里的人想出去,城外的人想进来。只是我想说,有信仰的人,需要深思熟虑地考量。考量到最后的时候,一旦你选择了家庭,就请对它负责任;如果你不选择家庭,那么请你对不选择负责任。反正我们都是要负责任的,不能因为我们选择了,我们不负责任;或者我们没有选择,就觉得可以没有其它责任。虽然因缘不一样,但是责任需要担当。我们不可以轻慢地说:“因为没有选择,所以不负责任。”或者说:“我选择了,我又不负责任。”这都是不合适的。我想,无论我们选择或者不选择,我们终究是在对自己的生命、身份、定位负责任,这是我们不可以回避的。

    现在的人,往往对自己的责任定位不准确。当责任定位不准确的时候,就会迷失和迷茫,就会有执行力不够。前些天,有一个老乡跟我讲,他在飞机上认识一个佛教徒,是一个医生,而且是一个主任医师,两个人谈得很融洽。这个时候,飞机上的播音员问:“有懂医术的人吗?哪位是医生?现在有病人需要抢救……”而说自己是医生的这个人并不吱声,我的老乡就跟他讲:“让我们一起来帮助他吧?”这个时候,他才勉强地去帮忙,后来想留电话的时候,他也没有留。

    这是什么意思呢?我们在想,如果说自己有信仰,那么关键和需要的时候需要面对,难道我们的信仰禁不住考验、践行吗?更准确地讲,即使是没有信仰的人,也会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些,试图得到外人和自己心里的某种平衡和安慰,或者得到别人的某种赞许或者认可。这样麻木的行为实在是一种尴尬。我们知道,只有信仰落到现实生活中,才是有生命和生机的。否则,信仰容易变成苍白和投机的现象,这应该是信仰的异化和变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