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佛教对命运的看法第七十四讲

    “佛教信仰的根本是:凡事不可以依靠神。因为人的业力不是定法,所以可以通过努力的因缘,调整和改变人的一生,自我的当下行为可以决定自己的未来。”       我们去问谁呢?有人说问神佛?不应该问神佛,而需要问自己。我们应该要问自己,为什么要问神佛呢?我们的命运掌控在我们自己的手里。因为每个人都是自作自受,所以不要怨天尤人。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,不应该投机取巧、逃避责任。       “信仰神明的人,把神明当作权威,当作赏善罚恶的主宰,而佛教则以为,最权威的、最能赏善罚恶的,就是我们自己的身口意的行为。信仰佛教的人,只是把佛祖当成老师一样地教导我们。”       信仰神明的人,认为神明在看着我们,并且记录我们的好事、坏事。佛教并不是这样认为。佛陀只是教育我们:自作自受,我们需要觉悟。可见佛陀是我们面对现实人生和出世解脱的导师。佛陀成道日的腊八,我们会念:“南无娑婆世界三界导师、四生慈父、人天教主、三类化身本师释迦牟尼佛。”我们是这样来对待本师释迦牟尼佛的,并不是把佛陀当作主宰、万能。我们只是感恩佛陀把人生的真相告诉了我们:缘起性空。从此以后不再执着,把握当下;利益别人,成就自己;不再挂碍和恐惧。而我们原来不明白的时候,会执着、挂碍、恐惧。我们需要的修行,就是去改变我们自己的执着,方法就通过慈悲和智慧的调整。       “佛法教导出来的人们,应该是‘以佛心为己心,以师志为己志’。”       所谓“以佛心为己心”,佛陀的心是什么?因为佛心无所依,汝心有所寄,不得见佛,何由怪哉?所以我们需要历事炼心,学习没有任何执着、挂碍。如果我们学习了没有执着和挂碍,那么我们就是在化解烦恼和生死轮回。所谓“以师志为己志”,师志是要“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”的发菩提心,也就是解脱、成佛。如果我们的志向是解脱、成佛,那么为什么还要纠缠鸡毛蒜皮的琐事呢?佛教徒因此将不纠结。因为我们要“以佛心为己心,以师志为己志”,只有这样,才会同佛法相应默契。
     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