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佛遗教经》 第二百二十一讲

四、经文释义147
      “其实这应该是另一种贪欲的表现,只是对于这种贪欲,一般人不自知罢了。”
        因为相对那个粗的贪欲而言,这个贪欲相对比较细,一般人并不清楚,所以会自以为是。有人说:“我已经比别人强了,我很已经满足了。”其实,这并不是学佛,而是学人而已。
    佛法讲三个量:(一)现量,就是事物的真相;(二)比量,如果通过同别人比较,自己会有一种优越感,或者给他下一个定义,那么这个比较——比别人强的错觉,就是活在比量的世界里,那还不是事物的真理、真相;(三)非量,似真现量、真比量,而非真现量、真比量,应该是一般人似是而非的错觉。我们只有活在现量里,只有超越比量和非量,才真正能够达到现量境。当然,这是唯识宗的三个名词。如果我们能够完全通达,那么对我们的学习佛法,应该说有彻底的解脱意义。
    在我们探讨少欲的时候,就想起来佛陀时代,一个关于提婆达多的典故。少欲也不应该是极端。如果自己说自己已经没有欲望,那么这应该是不现实的问题。少欲并不是说:虽然自己有条件穿一点儿相对好的衣服,但是一定不穿却坚持要穿破的衣服,不应该是这个意思。少欲是随缘自在的知足常乐,是根据自己现有的因缘,自己知足就好。
    当年的提婆达多,他是怎样表现的少欲呢?他的行为是通过极端的苦行,极端的穿粪扫衣、日中一食,来博得当时的国王阿阇世王对自己的恭敬和供养。提婆达多最后的目的是什么呢?他把当时整个僧团的领导权给窃取了。请大家记住,在佛陀时代,发展到后来,整个僧团的领导权被提婆达多窃取了。当时的佛陀已经被架空,变得孤独和落寞……
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