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佛遗教经》 第二百二十六讲

四、经文释义152
      尽管我们在回顾过去的时候,发现我们的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,总是有人并不平衡,发生了消化不良的事情,比如有自杀的事情,而诈骗的事情似乎更多一些。比如,一直发生的电信诈骗事件,假借宗教的欺骗行为等等。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上当受骗?其原因,除了信息不对称的盲点之外,更多的人则是因为贪心在做怪……春天来了,百花盛开,臭水沟也会泛起波澜。就信仰而言,人们更是因为不懂,面对眼花缭乱的表现声音,而选择标新立异的创新故事,传统和坚守的三宝信仰,似乎已经不合适宜,被人们所忽视或者抛弃……人们衡量的标准也已经发生了动摇……或许都是经济惹的祸吧?似乎也并不是这么单纯,历史走进了一个拐点……似乎一切都以快餐的方式在运行。
    可以这么讲,社会发展到今天,如果人们没有一个有说服力的稳定而又理性的信仰,那么人生容易在浮躁中迷失自己的方向。据说年轻人精神、心里疾病的人在增加,导致一些社会新问题的出现。因为人生没有了方向,所以理性的信仰已经刻不容缓。当然,我所说的信仰,不一定是宗教信仰,还应该有人生的信心和希望的内容。如果对生活失去了任何期望、任何希望,那么就会容易走入误区和极端。当然,虽然我所说的这个希望,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宗教希望,但至少信仰作为一种希望,应该说是一种调适和改变。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,各种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,至少都曾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经历。《华严经》l中,文殊菩萨让善财童子去巨采药。善财童子回以:我观山河大地、一切草木无不是药者。文殊菩萨对以:是药者,采将来?于是善财童子釆了一束草交给文殊菩萨。文殊菩萨告以:我法可以医人,也可以杀人。对此,我们需要深刻的思考:佛法应该是对症下药!否则好心也会办成坏事。更何况末法时代的佛教,面对正见和众生的法身慧命,我们应该慎之又慎才是。
    “所以说,不知足的人,常常被五欲之毒所牵引,同时就会被知足的人们所怜悯。”
    真正的佛教徒,看见非佛教徒的时候,觉得是可怜的人;但是往往非佛教徒看我们也是可怜的。记得八六年极乐寺看大雄宝殿的时候,总是有游客问我:“你为什么出家?”“因为我有信仰……”“为什么有信仰?”“家学渊源传……”“家学渊源是谁传的?”“我的祖父母……”人家终究还是不信,无论怎样解释。于是最后我就说:“我为什么要选择出家当和尚呢?因为我实在是吃不上饭了,无依无靠,我是孤儿,混不下去了,只好来出家了……”最后那些人都会竖大拇指说:“你才是一个最真实的人。”我知道,这一切都不过是个游戏。因为人们需要一个自己不选择信仰的理由,所以我就让他们心里平衡……

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