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、经文释义204
B14. 智慧
【汝等比丘,若有智慧,则无贪着,常自省察,不令有失,是则于我法中,能得解脱。若不尔者,既非道人,又非白衣,无所名也。实智慧者,则是度老病死海坚牢船也,亦是无明黑暗大明灯也,一切病者之良药也,伐烦恼树之利斧也。是故汝等,当以闻、思、修慧而自增益,若人有智慧之照,虽无天眼,而是明见人也。是名智慧。】
这应该是这部经的灵魂、根本,大家一定要珍惜,认真地去领会。经文的意思是说:
“你们各位比丘,如果有了智慧,就不会再产生贪着。”
佛教徒如果真正有了智慧,就再也不会烦恼了。因为不再贪嗔痴,所以怎么会继续烦恼和生死轮回呢?
“应当经常省察。”
我们需要反省、扪心自问,应该依教奉行问自己,不要去问别人。
“不要失去了智慧,只有如此才能在我们的佛法中得到解脱。”
我们如果想要解脱,就应该拥有智慧。如果没有智慧,那么必定不能解脱,并且一定烦恼。这话应该说得非常准确。
“如果不能够拥有智慧的话,那么这样的人既不是出家的修道人,同时也不是在家的白衣佛教徒。
如此之人跑到到佛教里混什么呢?这里告诉我们的是:你们这些比丘,如果没有智慧,或者把智慧失去了,那么就不再是一个修道人,同时连个在家白衣的佛教徒都不具备。这样的提醒,应该是精准到位。我们允许信仰需要过程完成和坚定,但是不能理解挂羊头卖狗肉的自欺欺人。不要误会:佛教是个筐,啥都往里装。
真正的佛教信仰应该是:我们只有一柄智慧之剑,我们只有一个愚痴的敌人。在践行佛教信仰的过程中,我们应该举起智慧之剑,斩杀愚痴的敌人。所谓的修行,应该是改变和改造自己心里的烦恼和生死执着,思想和恐惧的偏见困扰,更多的应该是:向自我宣战,从而突破修行过程中,对于我与我所有的纠结与局限。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
B14. 智慧
【汝等比丘,若有智慧,则无贪着,常自省察,不令有失,是则于我法中,能得解脱。若不尔者,既非道人,又非白衣,无所名也。实智慧者,则是度老病死海坚牢船也,亦是无明黑暗大明灯也,一切病者之良药也,伐烦恼树之利斧也。是故汝等,当以闻、思、修慧而自增益,若人有智慧之照,虽无天眼,而是明见人也。是名智慧。】
这应该是这部经的灵魂、根本,大家一定要珍惜,认真地去领会。经文的意思是说:
“你们各位比丘,如果有了智慧,就不会再产生贪着。”
佛教徒如果真正有了智慧,就再也不会烦恼了。因为不再贪嗔痴,所以怎么会继续烦恼和生死轮回呢?
“应当经常省察。”
我们需要反省、扪心自问,应该依教奉行问自己,不要去问别人。
“不要失去了智慧,只有如此才能在我们的佛法中得到解脱。”
我们如果想要解脱,就应该拥有智慧。如果没有智慧,那么必定不能解脱,并且一定烦恼。这话应该说得非常准确。
“如果不能够拥有智慧的话,那么这样的人既不是出家的修道人,同时也不是在家的白衣佛教徒。
如此之人跑到到佛教里混什么呢?这里告诉我们的是:你们这些比丘,如果没有智慧,或者把智慧失去了,那么就不再是一个修道人,同时连个在家白衣的佛教徒都不具备。这样的提醒,应该是精准到位。我们允许信仰需要过程完成和坚定,但是不能理解挂羊头卖狗肉的自欺欺人。不要误会:佛教是个筐,啥都往里装。
真正的佛教信仰应该是:我们只有一柄智慧之剑,我们只有一个愚痴的敌人。在践行佛教信仰的过程中,我们应该举起智慧之剑,斩杀愚痴的敌人。所谓的修行,应该是改变和改造自己心里的烦恼和生死执着,思想和恐惧的偏见困扰,更多的应该是:向自我宣战,从而突破修行过程中,对于我与我所有的纠结与局限。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