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、经文释义178
如果对上号应该改变,只是有人不想改变,甚至于就是想保护自己的自私和错误,也就是保护自己的我执,坚持六道轮回的惯性……我们还能怎么办呢?只能放生了事,随他轮回去吧,虽然我们并不愿意,我们也不是没有慈悲心。如果说佛度有缘人,那么我们的慈悲心并不能有完全的普度空间。为什么没有完全的普度空间呢?因为不相应,因为被错误的知见、思想、行为所影响。我们不是强求别人一定要接受我们所讲的佛法:讲经是我们的责任,听经是别人的因缘。有缘即聚无缘散,一任轻风逐白云……我们只去耕耘,不问收获,随缘自在就好了。
“此即是知道如何修行之后,也就是选择好了修行的法门,确定了修行方向之后,就要努力精进、坚持不舍。”
就像一个人总是追问我:“念佛能不能成佛?”“能!”“念《心经》能不能?”“能!”“那好了,我就今天念《心经》,明天念《地藏经》,后天念楞严咒,大后天再换一个法门,只念个咒……”那恐怕是不行的啊!为什么不可行?因为我们认为的平等,只是透过现象着本质的空性平等。而平等归平等,还是要从不平等的一门深入的下手处开始。为什么我们要讲一门深入?因为我们的心里总是妄想纷飞、心猿意马的散乱和懈怠,如果东念一句西念一句,最后念来念去,不但不能解决烦恼和生死轮回,而且还可能使心里更加复杂和纠结……如同熊瞎子掰苞米——最后就只剩下了一穗。而剩一穗还好,恐怕我们最后一穗也没有,岂不是学佛过程中,很悲哀的一件事情吗?
“只有一门深入、精进努力,才能最终完成修行的目标。”
就像佛教徒学习净土法门,通过信愿行的信心和念佛,然后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这样的过程中,也就是通过:皈依三宝,亲近善士,如理作意,法随法行,循序渐进地成就信愿行三种净土资粮。无论阿弥陀佛多么慈悲,法师多么热心宣传,如果自己没有信愿行资粮,那么都不可能送我们到极乐世界。这一点必须清醒。只有我们自己加功用行,符合佛力、自力二力的往生标准,西方三圣才可能把我们接去。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
如果对上号应该改变,只是有人不想改变,甚至于就是想保护自己的自私和错误,也就是保护自己的我执,坚持六道轮回的惯性……我们还能怎么办呢?只能放生了事,随他轮回去吧,虽然我们并不愿意,我们也不是没有慈悲心。如果说佛度有缘人,那么我们的慈悲心并不能有完全的普度空间。为什么没有完全的普度空间呢?因为不相应,因为被错误的知见、思想、行为所影响。我们不是强求别人一定要接受我们所讲的佛法:讲经是我们的责任,听经是别人的因缘。有缘即聚无缘散,一任轻风逐白云……我们只去耕耘,不问收获,随缘自在就好了。
“此即是知道如何修行之后,也就是选择好了修行的法门,确定了修行方向之后,就要努力精进、坚持不舍。”
就像一个人总是追问我:“念佛能不能成佛?”“能!”“念《心经》能不能?”“能!”“那好了,我就今天念《心经》,明天念《地藏经》,后天念楞严咒,大后天再换一个法门,只念个咒……”那恐怕是不行的啊!为什么不可行?因为我们认为的平等,只是透过现象着本质的空性平等。而平等归平等,还是要从不平等的一门深入的下手处开始。为什么我们要讲一门深入?因为我们的心里总是妄想纷飞、心猿意马的散乱和懈怠,如果东念一句西念一句,最后念来念去,不但不能解决烦恼和生死轮回,而且还可能使心里更加复杂和纠结……如同熊瞎子掰苞米——最后就只剩下了一穗。而剩一穗还好,恐怕我们最后一穗也没有,岂不是学佛过程中,很悲哀的一件事情吗?
“只有一门深入、精进努力,才能最终完成修行的目标。”
就像佛教徒学习净土法门,通过信愿行的信心和念佛,然后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这样的过程中,也就是通过:皈依三宝,亲近善士,如理作意,法随法行,循序渐进地成就信愿行三种净土资粮。无论阿弥陀佛多么慈悲,法师多么热心宣传,如果自己没有信愿行资粮,那么都不可能送我们到极乐世界。这一点必须清醒。只有我们自己加功用行,符合佛力、自力二力的往生标准,西方三圣才可能把我们接去。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