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佛说八大人觉经》之第二觉知 常修少欲觉第二十一讲

    曾经在北京佛学院上学时所待过的地方叫法源寺,在法源寺里,有一尊佛像叫毗卢遮那佛。那尊毗卢遮那佛上边有五方佛,中央的是毗卢遮那佛,东方的是阿閦佛,北方的是成就佛,南方的是宝生佛,西方的是阿弥陀佛,所以叫五方佛。而在他们的下边,有无数尊佛,有人说有一千零五十六尊。这意义何在?就是告诉我们,佛陀法身遍一切处。什么叫遍一切处?哪里都有佛陀,遍的意思就是:无处不在。       我们今天应该认识的毗卢遮那佛,翻译过来就是遍一切处。遍一切处,这个是,那个是,任何事物……都叫佛陀。有人说:“我怎么就看不见呢?”因为你有业障眼,所以你就看不到佛陀。       以法性为身故名法身,学佛最根本点、着眼点,就是要以法性为身。如果我们总是看见什么释迦牟尼佛托钵,还有后面这样一尊佛像,那不意味着我们有多大成就,只能说明我们比较有缘分而已,而不是真正有什么觉悟境界。      毗卢遮那佛像的后边,就是观世音菩萨像。我们每每看到这尊毗卢遮那佛几乎没人来拜,很多人从山门一进来就去找观音菩萨,问:“哪个是观音菩萨?”大家就说:“毗卢殿后边的就是观音菩萨。”有人强调:“我找观音菩萨。”他找观音菩萨干什么呢?求观音菩萨帮忙办事。所以,大家都找观音菩萨。你看我们极乐寺也有这个证明,什么证明?观音殿里挂了那么多的锦旗……可见,观音菩萨总是帮人办事,大慈大悲。但是,你看一般人找观音菩萨办的都是什么事?都是轮回的事,大家说是不是?办的都是世俗的事,几乎没有一件解脱的事,虽然观音菩萨:先以欲钩牵,后令入佛智。观世音菩萨之所以无缘大慈、同体大悲,他的目的是告诉我们:一切都是过程,最终要从那个名利、有为法中走出来,走进无为解脱的佛法。只是有太多的人,总是执迷不悟。     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