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如别人说我们,我们不高兴,是不是烦恼呢?比如我们老了,不像年轻人了,是不是烦恼呢?我们喜欢见谁,喜欢认识谁,我们见不到,也认识不了,是不是烦恼呢?虽然我们想达到什么目的,但是达不到,是不是烦恼呢?虽然我们讨厌谁,但是偏偏跟他遇到了,是不是烦恼呢?因为都是烦恼,所以要认同自己就是一个烦恼的众生。这种障碍还可以是所知障。有一些人是挺麻烦的,比如学点东西到处嚷嚷、张扬,像鹦鹉学舌似的。鹦鹉学完了“早晨好”,整天叫:“早晨好!早晨好!”我们到越南去访问的时候,看到八哥、鹩哥,居然会说英语。一开始不知道谁在说话:从哪来的声音呢?因为它一直在讲,后来一看是那个鸟在说话。那就是所知障,它自己不懂,只是按照习惯在那里说。虽然我们总是在那里学、在那里看,但是我们自己没有受益。如果我们自己受益了,那么需要考虑自己如何消化和运用,然后我们再把那个受用布施分享给别人,而且我们布施给别人的时候,要看准对象。如果既不能自己受用,又不能分享给别人,那么知识并不是力量,我们学了有什么用呢?如果我们炫耀“我懂你不懂”,那么是所知障。 “因为远离一切垢染、作业圆满究竟清净之果德,所以称为果法身。” 此时就是果位了,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因位。如果因位是认识空性,那么果位应该是我们证得空性,这应该是观照般若圆满。因位是什么呢?是实相般若,说那个空性摆在那里,等着我们去实证。只要我们同空性相应默契了,就是观照般若成就了,这就是果法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