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观修三宝的功德及其意义第一百三十七讲
“又称为无为身、常身。”
这应该就是法身了。虽然法身、无为、常,但是这个常不是相对于无常的那个常,应该是超越了无常和常的相待的绝待。这是无常,这是常,如果把中间这条界限打破了,从而没有常、无常,那么这个是真正的常。比如说,我们所说的无量寿。阿弥陀佛翻译过来是无量寿,就是没有办法去计算的时间和空间,当下就是无量无边。只有超越了常和无常,才是真正的常,就是远离二边行于中道了。因为远离了有寿和无寿、长和短的相对寿,所以称为无量寿。真正地解脱了,应该是超越于二元相对,超越于绝对,由此达到了真正的解脱。只是,这种境界实在是太微妙了。自性也叫真如。自性不可得,也就是真谛,或者也叫真如,它们都是空性。这个空性不是断灭,不是没有缘起的假相。虽然历历在目、五花八门,但是都是假的,从来没有一点点的真实性、永恒性。只有此时,才会觉得不再执着,包括我们自己,才能够真正地自在。 胜义,相对于劣义而言,所谓胜是相于对劣。因为这个应该是能解脱的法门,所以就是胜义空性的佛性。 话说回来了,因为法性是空,所以是以空性为体。如果没有这个法性或者空性,那么这个自性就变成了一个永恒不变的主宰性。只是在佛教里,从来不相信主宰、万能。佛陀不是万能的,请大家一定要注意,他只是真理的发现和实证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