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观修三宝的功德及其意义第二百五十八讲

当我们把道理说清楚了,再以后老和尚没有半夜念佛的故事。我觉得佛教徒,总有可爱的地方:他不知道的时候,会我行我素、强词夺理;一旦他知道了,那么马上改了。改了之后,我们觉得,这个老和尚,怎么看都是慈悲的;原来,怎么看着怎么不舒服,可见人的心理可以发生变化。中国曾经有一个典故,叫疑人偷斧。一个人的斧子丢了,一开始他就看他的邻居家小伙子,怎么看怎么像偷斧子的人,越看越生气;后来,一不小心那把斧子找到了,于是再看那个小伙子,怎么看怎么不像偷斧子的。可见,人的心态是可以改变的,我们自己的心是非常微妙的。
“4)种种界智力:”
界是法界的界。
“《入中论善显密意疏》中说:‘诸佛善巧一切界之差别,谓眼根等,等摄耳至六根,色至法六尘,眼识至意识六识,说彼(根境识)之内空等本性名界,正等觉智,遍于一切界差别转,说明种种界智力。’”
这是解释月称论师造的《入中论》的,说的是什么呢? 
所谓“诸佛善巧一切界之差别”,意思就是:诸佛方便善巧定位界的差别。哪个界呢?
所谓“谓眼根等,等摄耳至六根”,意思就是:眼根、耳根、鼻根、舌根、身根、意根,其实是界。六根、六尘、六识,是十八界。界的差别我们需要明白,因为它们是一个缘起的过程,所以当体即空。如果认识到了是一个缘起的过程,那么我们还会执着假相吗?当然最好是指我们自己,指别人会惹别人烦恼。如果我的眼睛瞎了,外边的事物有没有呢?虽然是有,但是没有办法了知。因为根坏了,所以外界并不知道,我们的识没有办法去分别,这就是缺少缘起。如果我们的根好,根境识由此和合,那么就会分别事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