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观修三宝的功德及其意义第三百二十五讲

“无有了知一法而不舍者。”
正是因为如此,所以没有不知道的,没有不通达的。佛陀通达、知道了,是假的,于是就舍了、放下了。原来是我们自己愚痴,我们沉迷于梦中,面对所谓的好东西,于是贪恋不舍。如一枕梦黄梁的故事,不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吗?一个人在那里睡觉做梦:自己到了槐安国,做了国王的姑爷,招为驸马,既娶妻、又生子……突然间醒来了,原来只是一场迷梦。
佛教徒需要冷静,生命只是一个过程。我们人生的一百年,相对于历史的长河而言,只是一个点,一个微不足道的点。每个人都希望留下一点痕迹,而在留下痕迹的过程之中,产生了贪嗔痴的故事。因为苦苦的挣扎,所以只能烦恼和轮回。我们挣扎得越厉害,轮回得越沉重。那些挣扎成功的人,我们承认有一定的福报,但是随之而来的,则是沉重的枷锁。因为家大业大,所以没有办法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。
我们说过,生命是相似相续的过程。你能说他挣扎的结果,那种心灵的沉重,会是不用负责任的吗?他会有突然的顿悟吗?有没有呢?虽然是有,但是毕竟太少了。我们需要的是改变自己,观照我与这个世间的不实在性,于是我们会舍掉贪欲的心,并不是我们可以放下自己的责任。毕竟我们说过放下不是放弃,虽然不放弃,但是要放下。我们看到了手心,要观察到手背;我们看到了手背,要照应手心。只有这样,才不是偏颇的,正是佛法的空有相即、中道圆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