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罗汉、辟支佛的智慧是不究竟、不圆满的。为什么呢?因为阿罗汉认为这个娑婆世界和他的解脱境界,是对立的:只有放下这一个生死,才能够得到另一个解脱,于是灰身灭智,赶紧跑掉。而菩萨、佛陀的境界是什么呢?对于这个世界里的任何东西,原来我们的看法是苦、空、无常、无我的,现在我们面对它、转变它。只要观念改变了,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,而不是离开这个娑婆世界另外有极乐世界。因为这很重要,所以不会躲避、逃避,就是在这个世界里大做佛事。他也不要求往生,因为知道所谓的往生,就是对自己的思维观念和行为的改变。而这种改变的过程就是修行,修行的结果并不是说离开了这个世界而另有极乐世界。这是非常重要的大乘佛法,是通过入世的历事炼心而修福修慧。出世就在入世中历练、修心、改变。因为阿罗汉认为两者之间是对立的,所以跑掉了,害怕现实:这个世界太无常了,太可怕了,太苦了。彼此的境界是不一样的。二十一种因缘,无漏功德。我们非常非常地向往智慧法身的境界,也愿意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智慧法身的因缘境界,大家彼此需要努力。“然此智法身,是由三无数劫修习智慧资粮因而究竟圆满之果位,故又称果法身。”这个智慧法身,是由三无数劫,也就是三大阿僧祇劫那么长时间的修行,得到的结果,当然很重要。什么是三大阿僧祇劫?应该是无量数。就是由没有数量的时间作为自己观念和行为的修行。因为这样的智慧资粮而成就究竟圆满的果位,所以又称果法身。如果没有这样的因,那么哪里会有这样的果呢?没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