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然,大家可以想像。因为我们既没有三十二相,也不好说得特别具体,只是告诉大家,有那么一个轮廓。“第四、由于往昔布施善妙食物等故,感得能仁手足柔软细嫩。”释迦牟尼佛因地,也就是他做菩萨的时候,能够布施给他人善妙食物:最好的食物。佛陀不吃,能够布施给别人。我们现在的人性是怎样的呢?都是自己先满足,剩下之后说:“这个你拿去吃吧”,这当然是局限的。最好的食物自己不吃,送给别人,其实这的确很难做到。佛教有一句话:“人不为己天诛地灭”,其实是:如果人不修为把握自己,那么会天诛地灭。现在的理解是:人如果不自私,那么就不是正常人。而做佛就是不自私,要去掉我执。如果我们去掉我执,那么我们会把最好的东西分享给别人。因为已经没有了自我的执着了,所以可以分享。如果我们还不能改变我执,那么以为最好的不能送给别人,我们自己就永远成不了佛。而释迦牟尼佛因地的时候,能够把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,包括最好的食物。于是有了召感,有了佛果菩提。这就是如是因、如是果,于是召感得手足柔软细嫩。他的手和脚一摸起来肉乎乎的,不像那个棱角分明的样子,那应该是没有福报的。这个手细嫩,而且觉得它特别可爱,而不像那个粗糙的手,就像农村人的那个手。因为劳作的结果,所以不是有福报手的相状、相貌。“第五、由于往昔布施善妙饮物等故,感得佛手足四背双肩及颈间七处皆充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