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迦牟尼佛因地的时候,身口意清净无染,已经没有贪嗔痴,能够广结善缘,同时能够让众生欢喜,于是身体非常干净。不像有的人,一闻身上会有味儿,乃至狐臭,这应该是业障。释迦牟尼佛因地的时候,恰恰能够清净无染,于是召感得自己身体洁净,没有异味。这个是了不起的业果。如果释迦牟尼佛是这样的,那么我们应该向佛陀来学习这一点。释迦牟尼佛因地的时候,那颗清净的心,能够生起大悲。什么是大悲?悲能拔苦,看到别人痛苦,自己感觉到痛苦,然后去帮助别人,把痛苦解决掉,这就是同体大悲。为什么叫大悲呢?因为佛陀希望把所有众生的苦都拔除掉,所以叫大悲。不然的话,地藏王菩萨怎么会称大愿呢?众生度尽,方证菩提;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。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,尽管成佛了,还是要倒驾慈航,再度众生,这应该是大悲。我们可能是爱见大悲。我们认识张三了,同张三能够搞好关系:“我就是度你了……”这是爱见大悲。为什么是爱见大悲?因为我们同这个人有缘,所以就度他了?那些没缘的呢?我们也需要度,比如三途八难的一切众生。为什么我们在早课的时候回向说:“三途八难俱离苦,四恩三有尽沾恩”?表面看起来,三途八难我们度得过来吗?虽然度不过来,但是我们还是要度。因为我们通过度众生而改变自己的心,所以需要普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