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观修三宝的功德及其意义第四百一十六讲

我们这样发愿,就应该有同体大悲的感悟。而我们在念的时候,感悟到“他就是我”,此时度的质量是不一样的。因为我们改造我执的结果不一样,所以佛教徒必须从小事开始做起。
尽管我们每天念:“三途八难俱离苦,四恩三有尽沾恩”,但往往没有什么感悟。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感悟到空性、平等的时候,那么我们的回向质量绝对是不一样的。因为我们已经把我执淡化了,所以是同体大悲、无缘大慈。怎样淡化我执?只有利益别人,才能利于自己,我执越是淡化,最后会完全没有了。当我们越来越愿意全身心地去帮助别人,我们的慈悲和智慧会成就。毛主席有个语录说: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。”所谓全心全意,告诉你,就是我们的身口意,全都是为了众生考虑,那是真正的菩萨。现在我们很难看到全心全意的理论和践行。只是我们依然不能失望,从自我做起的持续努力,这是重要的修行。如果我们说我们看不到了,自己又不去承当了,那是信仰的误区。与其让别人成佛,不如自己承当:“我就成一个佛给大家看一下。”我们不必要求别人:“你怎么不成佛呢?”那是错误的。我们自己承当很重要,因为生为佛子,所以当做佛事。
正是因为这种因地的大悲心,所以佛陀感得的果报:身体非常的柔软。我们要知道,人死了,身体能够柔软的人,绝对是生于善道。如果一死,马上硬了,绝对是业障。如果他身体梆硬,那真的是业障。只是许许多多的佛教徒,我们发现,或者听到,很多都是身体非常的柔软。因为确实做了很多好事,所以果报恰恰是这样的。在佛经里,在唯识宗里边,有这样的一种说法,他说:临命终时,看你是生善道还是生恶道,摸一摸你的身体就知道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