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弘一大师《格言别录》释义第二讲

    1、【凛闲居以体独,卜动念以知几,谨威仪以定命,敦大伦以凝道,备百行以考德,迁善改过以作圣。(刘忠介《人谱》六条)】       这是刘忠介《人谱》六条中的一段节录。这种学问,是对有信仰的佛教徒,慈悲和智慧的人格培养:很重要、很受益。那么它是什么意思呢?同大家分享。       所谓“凛闲居以体独”,我们必须要畏惧一个人独居的时候。人们独居的时候,离开了别人的眼睛:第一,会放逸,会不讲究威仪;第二,我们的思想会溜号,我们的行为可能具备不道德、不安分的成分。这应该是需要我们注意的。即便是儒家思想也告诉我们:君子慎其独也。有修养的人,尤其在独居的时候,一定要更加谨慎、小心。       我们个人在独居的时候,往往会放逸,混日子,一会儿睡一觉,坐不像坐样,站不像站样。此时,我们固然可以散淡一点,但绝不能偏离轨道。尤其作为佛教徒,应当畏惧闲居以独处,在独处的时候,一定要有畏惧感,一定要警醒、把握自己:成人不自在,自在不成人,何况学佛?       所谓“卜动念以知几”,这个“卜”是占卜的意思,我们可以预料,起心动念的时候:是善的呢?还是恶的呢?是执着的呢?还是不执着的呢?细节决定命运,应该非常重要。很多人习惯于浑浑噩噩,这个状态佛教称为无记。很多人认为那是修行,其实错了!那不能称为修行。比如猪拱个坑就睡了,有人说:“它很幸福,长得很胖,你看它一点执着都没有……”那个不叫修行,那个叫作愚昧、愚痴和业力。       佛教徒要扪心自问,当我们起心动念的时候,这个念头到底是如何的呢?是同佛法的觉念相应的呢?还是同佛法的觉念不相应呢?       这应该是要问自己的,一些人喜欢问别人,除了贪心、好奇、愚痴之外,应该还有推卸责任和担当。而修行应当是改变自己烦恼和生死的执着的智慧,努力担当负责的历事炼心的慈悲,把握当下的一点一滴的积累。如果没有这样做,只是贪心、好奇和愚痴,乃至于懒惰混日子,那么信仰的修行不但成了空谈,没有什么实质意义,而且还会邪知邪见、偏离轨道,甚至于背道而驰。
  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