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弘一大师《格言别录》释义第二百二十二讲

    50、【事有急之不白者,缓之或自明,毋急躁以速其戾。人有操之不从者,纵之或自化,毋苛刻以益其顽。】
      这段格言也非常有意义,释迦牟尼佛做得就非常好,让我们来分享一下。
    所谓“事有急之不白者,缓之或自明”,某些事情在非常紧急、非常急迫的情况下,我们往往是不明白的。只要慢慢来,放缓一点,随它去,我们很快就会明白其中的真相了。比如突发事件来了,几乎每个人都会蒙圈。因为事出突然,我们难免会慌慌张张,所以不明白。对此怎么办呢?可以沉下心来,缓一缓,沉住气。此时,我们不要去算卦,也不要到处去问,更不要到处传播,制造紧张空气。比如2012年热炒的世界末日流言……我们很多人跟着起哄、折腾,忽悠别人,准备了很多应急用品……反思、反省,应该引以为戒。佛教明确反对“诈现奇特”的“五种邪命自活”等怪相,千万不要相信而误入邪知邪见。这应该是利用人们的好奇和恐惧,制造的紧张空气。《八大人觉经》告诉我们:“国土危脆,人命无常。”还用你说吗?我们都知道,生命一口气上不来,肯定就结束了。只是佛教徒不怕,且会因此而解脱。
    所谓“毋急躁以速其戾”,千万不要急躁,否则会加速这件事情的副作用,或者增加自己的罪过。一定要沉住气!否则不但于事无补,而且会恶性循环。
    所谓“人有操之不从者,纵之或自化”,有的人,我们去指挥他,让他干什么他不接受、不服从我们;没有关系,我们可以暂时放任他,不理他,不要约束他……慢慢地就会反省:“实在不好意思啊!”所谓“或自化”,就是或许他可以因此自己改变自己吧!
    释迦牟尼佛80岁时,他的一期生命结束了。他只是化身,有生有死,因此千万不要相信这个身体可以永恒、久长。佛陀化身临命终时,他的弟子们要留他住世,后来一看不行,没有办法。因为佛陀“所做已办,不受后有”,所以因缘已了,不必强求。佛陀的弟子们当时就请教佛陀:对待恶性比丘如何处置?什么叫恶性比丘?就是难调难伏的出家人。佛陀教以:“默而摈之。”就是保持沉默,不要理他。要么离开,要么改变。
   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