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弘一大师《格言别录》释义第二百二十五讲

    所谓“人性不可拂”,对别人人性的基本诉求和愿望,我们不可以全部否定或者抹杀。
      所谓“当用顺法调之”,这话有道理。我们在讲《普贤菩萨行愿品》时说:“恒顺众生。”如果众生说:“这是好的。”那么我们就说:“这是好的。”如果众生说:“这是不好的。”那么我们也可以随声附和地说:“这是不好的。”但是我们恒顺众生的目的,并不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,我们的出发点是:先同众生结缘,而最终的目的则是让他改变他原来的执着,从而解脱烦恼和生死轮回。这个恒顺众生是方便,最终回归根本。
    否则,佛教徒看到一个社会人拿着气枪打死一只鸟,本来这是一件很凄惨的事情,而这个佛教徒又拍手赞叹:“打得真准啊!”我们实在不明白,到今天也不能理解:“你为什么要这样赞叹?”如果那个人因为你的赞叹,改变了去射杀那个小鸟的行为,那么你的赞叹或许还有道理。可见:恒顺不是借口,随缘不是随便。如果你因为这个行为同他接触了,慢慢地让他把那个枪丢掉了,那么这也应该是可以的。很多人现实的恒顺是没有原则和底线的,也许不是坏人,肯定不是好人,一定是个混人。这种没有原则和底线,没有基本道德的人,怎么可能说他有信仰呢?
    希望大家注意一个问题,佛教并不是没有道德标准,我们对待自己要严格,对待别人要宽容。比如,对待打鸟的人,我们虽然改变不了你,但是绝不应该去赞叹,也没法赞叹。《八十八佛忏悔文》里说:“见作随喜”,别人干了坏事,我们赞叹、随喜,那么我们同他所做的罪业是完全一样的;如果人家做好事我们随喜,那么我们的这个发心功德同他做好事的功德是完全一样的。一念之差,难道这不值得我们警醒吗?应当值得。
    

注:本文为静波法师讲法录音整理,未经校对,如有不当之处或有好的修改建议请您与我们联系。联系邮箱:39672606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