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楞严经·五十种阴魔》简释第九百一十五讲
虽然人性几乎都是这样的,但是这样的也没有关系,《楞严经》告诉我们:“若能转物,则同如来。”所谓转,其实就是念头和行为的改变。我们曾经引用过僧肇大师的一句话,僧肇大师在《注维摩诘经》的第五卷说:“机神微动则心有所属。”什么是“机神微动”?就是我们的分别心、根境识和合了,“心有所属”,马上我们就会分别执着,往往都是如此。
“所谓‘种种取像,心生形取’,意思就是:在种种的取像之中,心里会生出一个念头,身体就想去执取这个东西。”我们的心里有一个念头,我们的身体就想同这个念头去配合。就像我们吃饭的时候,摆上来之后,我们要吃那些饭菜,于是就选择送入自己的口中。“所谓‘与念相应’,意思就是:身体和念头相应之后,于是有了一致的行动。身体为什么和念头会一致行动呢?”因为这是一种业力的惯性,所以禁不住考验和诱惑。虽然每个人都想解脱,但是每个人又几乎解脱不了。为什么呢?因为我们循业流转、随境所转。而且,还会为循业流转、随境所转的现象,寻找一个漂亮的借口,美其名曰:随缘。虽然随缘是自在的,但是我们的随缘往往是攀缘的借口,或者往往是不负责任,这两点是我们需要注意的。不负责任的人当然是得过且过地混日子。因为一些佛教徒的行为确实如此,所以让很多人感觉到了佛教的颓废、消极。另一种就是攀缘,世间的什么都想得到,还想着去极乐世界、了生脱死,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?这样的事情不大可能。什么是随缘呢?如果我们可以有的,那么可以努力;如果不可以有的,那么我们不必强求。只有这样,才可以称为随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