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楞严经·五十种阴魔》简释第九百二十二讲

第二个是无我,即没有主宰性、实在性。有人说既然没有主宰性、实在性,那么为什么还有一个“我”呢?我不过是缘聚缘散而已,同样是变化的。第三个就是解脱,既然我们认识到无常和无我了,那么我们有足够的依据和能力解脱和自在。接下来的就是我们要炼心,只有历事才能炼心。如果不经历事情,那么如何炼心呢?我们怎样炼心呢?诸恶莫作、众善奉行,第三是自净其意。只有改变我们的执着,才是有意义的修行。

我接到这封信的时候,那个人告诉我,他要把它传播到网上去。我给他发短信说:“假使你不是别有用心的话,那么分明就是骗人,你应该防范你这样做的后遗症,最终是要由你来买单的。”
后来这个人给我打电话:“这是你给我发的短信吗?”
我说:“是的。”
“为什么?”
“因为你给我发短信了,所以我要告诉你,你要注意了。”
“请问,我的是嗔恨心吗?”他问。
“没有。”
“我只是在告诉别人。”他继续解释道。
“别瞎折腾,瞎折腾是有后遗症的。”我最后告诫他。
我们的一言一行不可能没有后果。古人说:“一言可以兴邦,一言可以丧邦。”这“一言”是多么重要!佛陀曾经不止一次地讲,《维摩诘经》中就有这样的话:“佛以一音演说法,众生随类各得解。”意思就是:即使是佛陀所说的法,每个人的理解也不一定都是一样的。
“所以,如果你能够一念不生,那么就是能够一念不死。”
我们不执着,就超越了生、死。
“如果不能一念不生,那么也就不能一念不死。”
佛教徒不要执着。因缘现实中的我们,都比较脆弱,所以超越生死就是不去挂碍、纠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