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普贤行愿品》 偈颂简释第六百四十八讲

    “既然我们念了‘礼敬诸佛’,那么就应该见到任何人都要有礼貌,不仅有礼貌,还要在内心里真正地生起诚敬。”

    真诚,是一种尊重。如果能够生起恭敬、诚敬就是慈悲和智慧,对于佛教徒是非常重要的修行。   

    “即对人真诚地恭敬,对事物也要有敬心。”

    我们需要感恩所缘境。只要我们悟入感恩了,就能做到恭敬。如果没有悟入感恩的真义,就会觉得麻木不仁,不是冷酷无情,就是寻找借口。像一个出家人,信徒跪着送红包的时候,因为不知感恩,所以觉得一切都是应该的。如果我们这样做的结果,就是麻木不仁、冷酷无情,容易走入极端。我们需要感恩修行的所缘境。如果没有佛菩萨,如果没有佛法,我们又算什么福田僧?大家想想看,如果三宝具足信仰建立,那么我们面对信徒骄傲,接受的恭敬、供养,还能理直气壮吗?我们在社会人面前是什么?啥都不是。不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吗?我们要真正地反思和反省:只有真正地定位自己的信仰和责任,才能真正地问心无愧。当然,我们在家的佛教徒也要表里如一:只有说到做到、做到说到,才是真正的“礼敬诸佛”。

    “就如同我们现在的职业道德一样。”

    我们干啥就得像啥,卖啥吆喝啥。如果你说:“我是和尚,就是不会念经……”职业道德不够,敬业精神不够。如果你说:“我是居士,我就不知道三皈依”,那么你又怎么可能是佛教徒呢?如果你说:“我受了五戒,就是不懂”,那么只能是糊涂。如果我们受了菩萨戒依旧迷迷瞪瞪,而且还很骄傲,甚至于盲目地追求骄傲,那么我们的摄律仪戒、摄善法戒、饶益有情戒,还有什么说服力呢?至少,如果我们需要有敬业精神,就应该讲职业道德。

    “如果你能够讲职业道德,就有敬业精神,就能够做到言行一致,那么就是表演,就是证明。”

    表演给谁看?我们之所以使人服气的价值,就是自己的信仰能够利益国家、利益社会信仰者。于是旁边的人会因为我们可爱而被感动了,于是就自觉不自觉地走进佛门,而不应该是忽悠和欺骗的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