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普贤行愿品》 偈颂简释第六百六十五讲

    “于是东找西寻、无事生非,这是什么呢?应该就是学佛的夹杂。”

    所谓夹杂,不就是我们东也找、西也找,停留在表面上吗?

    “因为枉费心机,浪费了多少生命和慧命,颠倒了多少了众生”。

    “就解门而言。”

    就我们了解佛法这一门而言。

    “总想全部通达。”

    大家想一想,有人强调:“我就是舍不得《楞严咒》,就是舍不得。”如果是舍不得,那么念就好了。他又说:“如果又舍不得《楞严经》,舍不得这个、舍不得那个。”那么我们的精力和生命总是有限……我们总得理清生死切切之时,哪一个更能解决我们生死轮回的佛法因缘。于是,我们就毅然选择而不徘徊。其实同《楞严经》又有什么区别呢?实在是没有。如果我们都舍不得,就说明我们是破车还要揽载。既然拉不动,那么抱怨什么:“我很辛苦……”此时,如何自在?我们学佛是为了什么?因为学佛没有受益,所以需要反省。

    “如果学的很多,只是表面现象,所以没有深入内心。”

    就像当年的百丈禅师提醒灵佑禅师:“你去拨一拨,看那灶堂里有没有火?”面对表面看起来已经是灰的灶堂。于是灵佑禅师拨了拨,回应说:“已经没有火了。”对此,百丈禅师走到灶堂边,伸出手来,拨了许久,举出一粒火星儿说:“这不是火吗?”我们一般人的观念和行为总是停在表面上,从而没有办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。因为执着事物上的表面现象,所以着相、烦恼、轮回。如果深入真相,原来没有实在、主宰的不变相,那么就会转物而解脱自在。如果没有深入实相,就是不相应和默契佛法,那么不就是盲修瞎炼吗?这应该就是解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