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心经》的内涵第八讲

所谓“智度菩萨母,方便以为父”,也就是说,佛陀把母亲比作根本智,把父亲比作方便智。当然了,我们生命的来历需要父亲、母亲,更需要阿赖耶识,才有我们每个人的出现。这就是缘起法。只有在缘起法上,我们才能够得到根本智和方便智。
 所谓“一切众导师,无不由是生”,意思就是:一切诸佛都是由般若父母而来。
 “般若又分为三种般若:文字般若、实相般若、观照般若。”
 什么内容呢?
 第一、文字般若
 比如说,我们现在所讲的《心经》,乃至《金刚经》、《无量寿经》等许许多多的经典,所谓文以载道,因为都是在说明着道理,说明着佛法的真实义趣,所以称为文字般若。如果没有这个文字般若,那么我们根本不知道如何认识佛法?虽然禅宗说:“不立文字、言语道断”,但是记住,还是需要有一个下手处。虽然终极的目标是言亡虑绝、言语道断、不立文字,但是在这个过程之中,我们还是需要通过经论来认识佛法。然后,我们才会像《金刚经》所说的:我法如筏喻者。意思就是:我的法就像船一样。当然,我们过了河之后,就不可能再背着船走了,那个时候说不立文字、言语道断,是有道理的。
 现在对于我们来说,佛经是至关重要的,我们不能忽略佛经。因为文以载道,所以我们要尊重佛经,需要存在感恩的心。义净三藏说:“后者不知前者难,往往将经容易看。”我们现在比古人幸运得多,经典随便就容易得到了,古人上哪里得到呢?当然不容易。
上一篇:静波法师:《心经》的内涵第七讲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