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心经》的内涵第十一讲

只是,为什么对于我们来讲,一切法不能称为佛法呢?因为我们没有行动和相应,没有生起观照般若。这个观照般若就是历事炼心、历法观行。我们可以说我们不执着,没有关系;可以说我们不贪心,也没有关系。我们可以一千次地讲,却禁不住一次生活的考验,这应该是学佛的真内容。如果没有了这样的内容,那么学佛只是画饼充饥,没有任何说服力。
“在我们明白三般若之间的关系之后,一定要明白它们彼此缺一不可。”
 我们应该明白,学佛要依佛学佛、依教奉行。因为什么?如果佛陀所说的皈依三宝的内容,我们不去坚持和相应,总是道听途说,总是相信别人,说别人是开悟了的高僧大德、某某老师,然后我们听人的所有信息。直到有一天,如果我们终于发现,这样的人根本没有开悟,并且是别有用心、是个人崇拜,他们不是欺骗我们,就是附佛外道,此时应该是误人误己、害人害己。就像有人说:“我着魔了……”其实,真的着魔了吗?因为真正的修行才是有障碍的,而我们糊里糊涂地活着,已经与魔是一家人了。只是我们想要挣脱出这个圈子的时候,魔王及魔子魔孙不允许了,于是我们被干扰了。这个圈子就是烦恼和轮回。此时,我们就同魔是一家人。当然,这并不是危言耸听,而是我们的观念和行为并没有得到矫正。因为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一直是错误的,所以三般若之中,首先要重视文字般若,然后再寻找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路,接下来则是行动,没有任何废话可说。
 当然,我们可以说,利根人在读经的时候,同时发现了实相般若,同时生起了观照般若,当然法喜充满。这样的事有没有?虽然是有的,但是太过稀少。很多人都只是重复地念经,并不懂其中的意思,反正就是一遍一遍地念。只有用心,才能感悟到我与我所的空性的佛性。否则,只是重复的复述,并不是脱胎换骨、回心转意。
上一篇:静波法师:《心经》的内涵第十讲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