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就是说,依此例推,受不异空,空不异受,受即是空,空即是受……都是一样的道理,我们可以由此推理。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,那么我们当然可以照见五蕴皆空。所谓“亦复如是”,同样是这样的道理。
由此大家明白了:原来照见五蕴皆空,不是凭空捏造,是本来如是,果然如是,本来面目就是这样。不空,是我们的问题;空性,是事实的存在,本来面目。如果是我们不愿意让它空的话,那么它是空没空呢?当然是空了。即使我们不想让它空,它到底空没空呢?它也是空的。如果我们要同它去相应,那么就是学佛,正所谓契理契机。如果执着太重了,烦恼自然现前,当然就是烦恼和轮回。因为我们的执着。
下边的经文:
【舍利子,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。】
这段经文是什么意思呢?
所谓“舍利子”:
佛陀又进一步同舍利弗说:“舍利弗啊!”
所谓“是诸法空相”:
佛陀进一步同舍利弗说,不仅仅是每一个人个体是空,包括柱子、房子、宇宙万有、虚空,都是空性的。我们不要执着妄想:“我是空的,房子是有的。”那是自以为是。既然“我”是空的,那么一切都是空的,连空也是空的。于是有人大吃一惊:你不是说空是最好的吗?对不起,空也是空性的。就像一个人说他自己是父亲,如果不空的话,那么永远是父亲,当然做不了儿子。这可能吗?他是先做儿子,后做父亲的。我们必须空:只有空了,才会自在;只有空了,才可以去耕耘、改造自己的命运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