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波法师:《心经》的内涵第四十二讲

包括受菩萨戒的人,如果不能改变自己,牺牲和奉献于众生,反而想着去领导、控制别人:“因为我受了菩萨戒,所以要领导没有受菩萨戒的人。”我们觉得这种想法非常可笑,这种人并没有真正地受菩萨戒,而是假菩萨、冒名的菩萨,并不是真正的菩萨。
所谓不生不灭,也就是不生不死,那应该是真正的涅槃境界。对此,有人坚持说:“释迦牟尼佛死了,八十岁。”对不起,那是化身,是应众生之机而有那么一个肉身的示现。虽然佛陀拥有着比我们优秀的形象:佛陀是相好光明无比,有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。但这个相最终还是不存在了,为什么?无常。因为只要有出生就会有灭亡,所以生和死只是我们人类自己的定位:只要有出生,就会有死亡。如果按照佛法来看,众生根本没有看到有生有死。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都是幻生幻灭,哪里有实在的生死?都不过是假生假死,并不是真生真死。如果我们真的能够感悟到这一点,那么我们就是解脱了,就是与佛法相应了。
这样的解释是对于生死的否定吗?或者说,是对于生灭的否定吗?不是的。我们不要认为是红色的、是蓝色的,也不要认为是生的、是死的,从来不是的!那是我们误会了,我们需要服气。因为前面已经提出了依据,毕竟四种生已经分析过了。
当然,在四种生分析了之后,我们说灭也不存在。为什么?生灭是相对而言的,就像美和丑一样,如果现在没有美了,那么世界还有丑吗?没有了。没有生了,还会有灭吗?当然没有了。
所谓“不垢不净”:
夏季的时候,如果我们有十天、半个月不洗澡,大概别人就不敢接近我们了。因为有味道,就会觉得脏,所以我们要去洗澡,这就是要净。
上一篇:静波法师:《心经》的内涵第四十一讲
下一篇:没有了